“卡夫卡的精神状态,像极了我那个准备离职的同事”
在伟大的作家里,卡夫卡大约是班味儿最重的一个了。在小说的世界里,他是严肃的、清冷的、锐利的,但你若是看看他的日记,会发现简直像是在偷看某个准备离职的同事的加密朋友圈:“今天,准备下床的时候,我就这么瘫倒了。”“只要我不从自己的办公室中解脱,我就会迷失。”又丧又疯,和现代打工人的精神特质不谋而合...
卡夫卡:判决
卡夫卡:判决选自《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杨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10页春光最明媚的时节,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格奥尔格??本德曼,一位年轻的商人,坐在他自己二层的房间里,这所房子是沿河一长串构造简易的低矮房屋之一,这些房屋只是在高度与颜色上有所区别。他刚写完了一封信,寄给一位在国外...
布朗肖:卡夫卡向我们讲述一个在黑森林里游荡的猎人,摔下断崖却...
然而,他死得“像只狗”仍是不足够的,还必须有其部分残存着(也即,他无罪可责却被判决为死活无异的无尽羞耻)。“死亡就在我们面前,这有点像是某个教室墙上的那幅《亚历山大战役》的画。这是关于我们必须永生,透过我们的举止,去抹黑或甚至是抹除这幅或。”卡夫卡的作品,就是死亡的这幅画,也是使这幅画变黑或...
邱华栋:阅读和理解卡夫卡,在21世纪继续具有现实意义,他是一个持续...
阅读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类似被梦魇所俘获。一旦进入到他的文学世界里,你会发现那就是一个梦魇的世界。他所描述的状态,就像将醒未醒,想挣扎着逃离,但是又无法真正脱身。弗兰茨·卡夫卡描绘了一个梦魇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三部长篇小说都没有完成,因为他既无法找到答案,也没有办法给小说人物以最终的出路。在梦...
再读卡夫卡的《判决》:专制社会中的荒诞,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卡夫卡的《判决》以父与子之间的沟通,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之间的冷漠。原本亲密无间的父子却备受冷漠,隔阂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根本无法沟通。沟通到最后,父亲居然让儿子去投河,完全失去了人性,整个故事显得荒诞。让人不得不问,那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怎么成这样了。那就得问卡夫卡了。
卡夫卡逝世百年·专访|徐爽:如何阐释卡夫卡的“遗嘱”
但这与“卡夫卡的个人经历同他的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不矛盾,这一点上任卫东和JosephVogl两位老师有过极为深刻的研究(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以《判决》为例,卡夫卡在1913年的日记中说:“这个故事就像是合乎规律地从我身上生出来的满身污秽浑浊的孩子,只有我能用手伸向这个躯体。”《判决》无疑与卡夫卡的生命经验密不可分...
还原一个被焦虑、不自信缠绕的卡夫卡
当年他拖家带口逃脱纳粹追捕的故事,本身也足以写成一部精彩的传记,难以想象,如果布罗德当时和《城堡》等书稿一起落到纳粹手里,今日还有没有人会知道卡夫卡的名字,并成为他的信徒、读者和朋友。一年半之后的1970年,年近七旬的I.B.辛格,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卡夫卡的朋友》,在书中那篇同名小故事里,辛格写了...
卡夫卡逝世百年·专访|任卫东:卡夫卡直面人世的苦难,在自己身上...
任卫东:先举个例子说:卡夫卡的《判决》中除了第一次塑造出一个强大的父亲,还折射出困扰他一生的婚姻问题。小说主人公有个未婚妻,但就在订婚前,两人因为远在俄罗斯的朋友有了分歧,主人公产生了犹豫,后来就出了这个令人瞠目的故事:主人公被父亲判处投河淹死。小说也是献给菲丽丝·鲍尔的——卡夫卡那个著名的...
卡夫卡逝世百年|卡夫卡时刻,现代心灵的震悟瞬间
在这部小说里,一个即将结婚的青年男子遭到父亲呵责,并接受了父亲对他“投河自尽”的判决,真的投河自尽了。从卡夫卡当时的处境来看,这不亚于一次极端化的文学实验,以极度强化的方式展示了家庭内部残酷的权力对抗,更透露了身为儿子的弱势者对婚恋难题的无奈和绝望。这一年的11月,他写下了上文详述过的《变形...
我们今天的苟且生活,早已被他预言 | 卡夫卡逝世100周年
“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而言,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02初读,被梦境般的寓意想象吸引再读,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影子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增定老师曾表示,卡夫卡的小说,是他个人受益最大、常读常新的书。“年轻时读卡夫卡,大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读,动机单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