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真挚高尚大写的人|巴金|张刚|史铁生|陈建功|彭小莲|陈忠实|...
“我很喜欢修晓林执编的两本书:彭小莲的《他们的岁月》和杨某惠的《告别夹边沟》,这两本足以传世的大著作,能够顺利编辑出版并在社会上发生持久的正面影响,不仅需要有良知和眼光,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如果《告别夹边沟》当初没有顺利出版,也许后来就不会有《定西孤儿院纪事》这样的共和国信史;而彭小莲的《...
《夹边沟记事》让我落下了心理阴影
大约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看了《夹边沟记事》这本书,看书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一直流。从此,我只要一看《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晚上就做梦,梦到里面各种残忍的死法自己都尝试了,然后死一次醒一次。文|朱凯琪大约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在班主任家的沙发上发现了这本书《夹边沟记事》——皱皱巴巴的,好几页还...
荒沙哭处曾埋骨
夹边沟,是中国一个沉痛的地名,是中国一段沉痛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沉痛的符号。记得10年前,在《上海文学》杂志上断断续续看过《夹边沟记事》,那种沉痛的感觉,蛇一样咬噬着心,是读那些甜甜蜜蜜汁水四溢或装神弄鬼的文学作品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如今,我们的文学被伺弄得过于平整光滑,如同女人经过润肤霜滋润过...
通往真实之路
《夹边沟纪事》读《枪杆子1949》,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几年前读过的《夹边沟记事》。小说的文体,却在高度忠实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叙述中国一段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受难史。作家杨显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到“细节都是真实的,虚构的一般是人名和工作单位。”也有评论家评论,把《夹边沟记事》以及杨显惠后来的《定西孤儿院记...
杨显惠:写甘肃题材是最大文学“野心”
读书报:短篇小说是您最常采用的写作体裁,从《夹边沟记事》到《甘南纪事》,这些题材就适合用短篇来表现?杨显惠:起码我写过的几个题材还是用短篇方式来得容易一些,短篇写起来很灵活很随意,不像长篇小说要考虑更多结构啊人物啊,像个大建筑。接下来的有些题材,我可能不再用短篇小说去写,比如前面提到文化大革命那个题...
一少二低三无名: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
左起:《兄弟》、《夹边沟记事》、《英格力士》中国文学翻译界绝无“3%”的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我国评论家担忧的不是译作太少,而是太多;更不是无人问津,而是它们竞争力过强。译作即便来自迥异与我们的文化背景,而且常常经过了劣质翻译的摧残,也仍然比本土作品更讨中国读者的喜欢。有统计指出,中国作家们一年创作长篇小说逾3000...
走到历史深处——访<定西孤儿院纪事>作者杨显惠
杨显惠所著的《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等系列,曾被人称作是中国的“古拉格群岛”,正如同当年索尔仁尼琴英勇地探索真相一样,杨显惠走入了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真实记录了人类关于饥饿和死亡的悲剧。与杨显惠约定电话访问的时候,他正在甘肃玉门镇的饮马农场为他的下一部作品进行访问。为了核实一个材料,酷暑天,61...
杨显惠的夹边沟:一辈子写不完的往事
杨显惠的夹边沟一辈子写不完的往事杨显惠作家,甘肃东乡人,1946年生于兰州。1965年赴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劳动,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就读,1975年于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农垦中学任教,1981年调往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工作。1988年成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居塘沽。著有短篇小说集《夹边沟纪事》、《定西孤...
杨显惠:我把历史门缝挤开了
杨显惠的眉头很少舒展开来,这很像他的两本作品——《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冷峻风格。他外甥说:大姑父的眉眼给人压抑感,写的东西也是,让人看了喘不上气儿来。1979年杨显惠开始写作,这年他33岁。之后的20多年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泡泡都不冒一个”,直到2002年,《夹边沟记事》出版,杨显惠一...
黑洞纪事——劳教制度
文革中,由于裁量权过大,导致很多不该被劳教的人被以“右派”名义送进劳教场所,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导致很多人非正常死亡。这段历史在很多纪实文学作品中都有描述,如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何济翔的《沪上法治梦》。随着历史变迁,被劳教的范围不断更新和扩大,游手好闲者、违反法纪者、不务正业者、家居农村而流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