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涛声 | 如何理解当下经济社会——读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如何理解转型,特别是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发展,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的《解读中国经济》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最早是2012年出版的,至今已经增补内容再版了多次。最早是林教授把2008年到世界银行任职前出版的《中国经济专题》一书进行了增补,改名后重新出版,后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世界...
林毅夫+徐高+罗志恒+卢锋:两会解读之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
题记:2024年3月13日,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两会解读之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暨北大国发院30周年庆启动会在承泽园举办。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北大国发院兼职教授徐高,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北大国...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压力、潜力与定力
题记:2024年3月13日,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8期“两会解读之中国经济的压力与动力”暨北大国发院30周年庆启动会在承泽园举办。本文根据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在报告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的两会解读报告会。今年对国家发展研究院是一个非常...
林毅夫:中国在新经济上有优势,利用好人才等优势创新升级,就是新质...
如何理解“新质”?林毅夫表示,“新质”指的是创新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新经济上,利用三大优势进行创新;第二种是指在传统产业上的追赶优势,从而提升生产力水平。具体的三大优势包括哪些?林毅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不断创新,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按照市场...
林毅夫: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林毅夫解释,虽然国有企业的比重增加,但也给民营企业创造需求和机会,它还是有利于民营企业,如果对中国经济下滑没有准确的认识,就很容易产生悲观看法。当前,林毅夫认为,还是要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恢复民营企业的信心,必须针对整个外部经济在下滑、...
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有望在2026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这主要就是说我们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的10%左右放缓到去年的5.2%(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这种状况之下就让人家觉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些乏力。按照购买力平价去看,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我们现在GDP与美国的比例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的情形。当时很多人都讲“日本第一”,日本会超越...
【问诊2024中国经济】林毅夫:对近期中国发展悲观论调的剖析和辩驳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著鸦片战争之后,几代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奇迹式的发展。从1978年到2022年连续4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2022年的经济规模为1978年的44.8倍。按购买力平价...
林毅夫:理论的可靠性是化解经济挑战的关键力量
2023-2024年,北大国发院与网易财经、抖音联合推出系列深度专访:中国经济新动能。本文根据对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老师的专访整理。如何理解经济学主流理论的演变?信心对于发展非常重要。有信心的前提之一,就是要知道当前遇到的挑战究竟由什么原因造成。对症下药...
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中国一定能跨过高收入...
中国有后发优势,不会发生日本当年的情况至于外界有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无望超越美国。针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崛起见顶论”,林毅夫表示,这种论调主要是认为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速从原来的10%逐步下降到去年的5.2%,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后,没有迎来更高的反弹,国内投资比较疲软,消费也没有出现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在...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答每经问:当前经济...
林毅夫认为,要让投资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应该把资金投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以此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当生产力水平和收入出现增长时,居民消费自然会快速增长。因此,要为技术升级、产业投资提供必要的融资条件和政策环境。到2035年前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每年5%~6%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