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故事:黄柏善清下焦之热
痛风患者急性期多为湿热型的,少数寒湿型的日久也会化热,常用四妙散、四妙丸等,而黄柏为其中的主药,故临床上可以用黄柏配伍治疗痛风症。黄柏的方剂应用黄柏作为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其独特的药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了湿热证治疗的重要药材之一,在多种方剂中均有广泛应用,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口干,口苦,口臭,送你两味中药,清胃火,去胃热,清新口气
黄连《珍珠囊》:“黄连作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祛风湿,四也;治赤眼爆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其次看佩兰佩兰为辛,性平,能入脾胃经,具有很好的化湿作用。用于湿热中阻症,其气味芳香,化湿和中,对于脾经湿热,口中痰涎上泛导致的口干、口苦,以及口臭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中医健康课堂】一味中药,通泻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泻胃火,下泻...
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再者,栀子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疗各类膀胱炎、尿道炎,里头用到栀子。栀子清泄三焦湿热之功效不仅与其苦、寒药性有关,更重要的是栀子本身“质轻扬”、“性屈曲”。
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
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
一味中药,通泻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泻胃火,下泻肾火,疗效独特!
栀子似心,归心、肺经,善于清胸膈中郁热,所以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同时,栀子色红黄,善于清热利湿,退肝胆、脾胃中焦湿热郁蒸之黄疸。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再者,栀子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
全国名中医田德禄:运用香苏散经验
肝气郁滞为主者,宜用基础方合四逆散疏肝和胃、理气通降;郁热化火可加黄芩、炒决明子、芦荟泻肝通腑;喘咳便秘者合三子养亲汤润肺肠,降气通便,甚者可加瓜蒌仁、葶苈子等泻肺通便;脾失运化升清者,加荷叶、升麻;中焦湿热阻滞者,加黄连、厚朴;肾阳虚寒凝者,加胡桃肉、肉苁蓉温通导滞;肾阴虚肠燥者,加当归、...
国医大师路志正:祛除湿浊经验二十三则
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椿根皮等。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四妙丸等。●辛开苦降法辛开苦降法,是运用辛散与苦寒药物配伍,具有辛开散结、苦寒降泄、清热化湿功能,能使脾胃升降枢机恢复、中焦湿热蕴结或寒热互结解除的治法。适用于中焦湿热蕴结,或脾虚胃热...
夏季饮食不当“疯狂的石头”来袭
胆石症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范畴,病因由于感受外邪、七情内郁、恣食肥甘厚腻导致肝胆郁结或中焦湿热,肝胆疏泄失常致胆气郁结,久熬成石。结合临床经验及文献报道,中药在治疗胆石症方面可起到以下作用,比如增加肝脏胆汁分泌量高;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调节胆汁中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比例,减少非结...
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