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读物】第七十六期:《伤寒论》 生姜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证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1],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2],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临床中医用得着的干货(方剂篇)
63.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64.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65.胃苓汤《丹溪心法》胃苓君药苍白术,厚朴陈草姜枣煮,官桂泽泻猪茯苓,寒湿痢疾后重除。66.桃花汤《伤寒论》桃花汤...
一味补气健脾的要药,不仅可以调脾虚,还可以保肝利胆、降脂降糖
由于白术具有燥性,可以“燥湿”,进而改善水湿,只不过,白术之所以是祛除水湿的要药,关键还在于健脾,能够通过脾胃健利,来恢复运化职能,以此来将身体里的水湿化解,并从根源上,祛除水湿病症,在使用上,常常会跟同样具有祛除水湿的茯苓、猪苓、泽泻等中药同用,其中最有名的方剂,莫过于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里的五苓...
气虚血虚、肝旺脾虚、中虚胃虚,一个奇效良方,养胃、补虚、调肝
中虚胃虚,气虚血虚,肝旺脾虚,这些看似不太直接相关的问题,却被一个千古名方将它们串了起来,而这个良方就是出自医圣张仲景的“小建中汤”。说起小建中汤,可能很多人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因为这个方剂的君药,在现代的中药房里常常“缺席”。但是,尽管如此,都无法掩藏这个名方的奇妙作用。小建中汤在《伤寒论》...
倪海厦:睡觉总爱流口水,这是脾虚的预警,做这个动作三天就好
另外,适合脾虚人用来减肥,同时还可以使面容、身材变得紧致的方子,当属汉代张仲景始创于《伤寒论》中的“五苓散”了。3、五苓散功能主治: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医院规定:绩效分配外科 15%,行政 20%
近日,一位医疗同仁分享了自己所在医院的绩效分配数据其中内科占比35%、外科15%、辅助科室15%、护理15%、行政部门及后勤20%(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网传某医院的绩效分配表这一数据引发热议。内外科差距很大,甚至行政的绩效都比外科高,在意料之中,但真的不合理。所有人都知道,外科需要拼刺刀、上战场,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而且,...
【中医经典读物】第五十五期:《伤寒论》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东城中医医院“百年赵炳南医馆”特聘专家曲剑华:暑湿之季皮肤病...
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出自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之《伤寒论》,论中所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为其主要见症,原治伤寒误吐误下,胸虚邪陷,中阳不振,水饮上逆证,其病机关键在于中焦阳虚,脾胃失运,气不化水,聚湿为饮上犯清窍。临床每见形体偏胖,素多痰湿,抗病力差,易于感冒,...
李可老中医:临床最实用的30个方剂(经验之谈,建议收藏)
临床最实用的30个方剂李可0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
只用四味药,善治肝郁脾虚,中医人都爱用!
今天给大家讲四逆散,方子很简单,就四味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基础用量: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g。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四逆散这个方子来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后世对四逆散的评价很高,认为它是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