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坚称不可,10年后害死李恪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打消了易储的念头,李治的太子之位从此很稳当,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李治顺利继位,是为唐高宗。或许是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透露易储的想法让长孙无忌注意到了吴王李恪,也或许是李恪在李承乾死后成为李世民在世的年龄最大的一个儿子,是李唐宗室的重要成员...
宴会上,长孙无忌和欧阳询互相嘲笑对方,李世民听后直接变色
欧阳询是和李渊一辈的人,两人在隋朝做官的时候颇有交情,而长孙无忌是和李世民一辈的人,两人更是从小的玩伴,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李渊在晋阳起兵后,长孙无忌就开始辅佐李世民,一直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员,也是李世民的重要谋臣,参与了玄武门...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绝大多数都得以善终
因此成年后长孙无忌就把妹妹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的妹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长孙皇后,所以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好友也是他的大舅哥。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长孙无忌和另外两名谋臣房玄龄、杜如晦,最初李世民不同意杀兄杀弟,在是否发动玄武门之变上李世民比较犹豫,“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结果却害死了李恪
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得力大将,极力反对这一决定。然而,事与愿违,李恪却在这场权力的争夺中,走向了不幸的结局。李世民的一念之差,竟成就了这场惨剧,而长孙无忌又是否有其不为人知的苦衷?这一切,都将在这段历史的记载中得以揭示。一、太子之争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他...
吴王李恪蒙冤自尽,死前大骂长孙无忌当族灭,结果多年后竟应验
所以除了李恪,李世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过李世民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毕竟李治是他的亲外甥,李恪做太子显然不符合长孙家族的利益。蒙冤自缢,国舅族灭长孙无忌给李世民的理由是: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长孙无忌是唐朝第一功臣,对李治有拥立之功,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长孙无忌是贪心而不贪权,可能是由于小时候被赶出家门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希望自己的政治生涯有稳定的落点,但李世民对他的绝对信任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而从史料上看,跟房谋杜断之类顶级贤臣比起来,长孙无忌水平略逊,但所以权倾朝野,却不知道如何自处,因此,长孙无忌还是很需要长孙皇后这个好妹妹的。
魏无疾VS长孙无忌,《大唐狄公案》中的角色与历史原型对比,谁更胜...
在剧中,魏无疾身穿官袍,一副朝廷重臣的派头,眼神中透露着睿智与深邃,令人捉摸不透。他与主人公狄仁杰一同构成了这部剧的核心人物。通过魏无疾的身份地位和名字,我们不难猜测他的历史原型正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唐朝的宰相、开国元勋,与李世民情同手足,共同打下了唐朝的江山。他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位列凌烟阁二...
谁逼死凌烟阁功臣之首长孙无忌 从贞观名臣到客死他乡 原因是什么
长孙无忌是凌烟阁24功臣之首一、君权与相权之争唐太宗在去世前,给李治留下三个顾命大臣,分别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唐高宗李治继位为帝后,就把褚遂良贬为同治刺史三年,后来才召回朝廷担任吏部尚书,李勣原名徐世勣,武将出身,打仗还行,虽然担任司空,朝中政事多不参与。
李承乾谋反不久,李世民拔剑自刎,长孙无忌:你还有晋王李治呢
贞观十七年四月十三日,长安皇宫中的两仪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李世民在接见群臣完毕、百官尽退以后,留下晋王李治、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等继续议论政事。君臣说话之间,李世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情绪异常激动地对三位大臣说:“我的三个儿子和一位弟弟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那我还会有什么可...
看懂了长孙无忌的下场,才理解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有多无奈
终于,李世民把内外的不稳定因素都清除干净了,接下来就是辅佐大臣的问题了。他精心搭建了一套辅政班子: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这三人可不是随便选的,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势力集团,互相牵制,确保皇权的稳固。但李世民还是不放心啊!在临终前,他再次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把丑话说在前头,告诫长孙无忌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