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难的时候,王安石不计前嫌,拉了他一把
苏轼在黄州度过了五年的被贬生活,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既是磨难也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在这段艰难岁月中,他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当他从黄州归来,途经金陵时,与王安石的重逢让他感到意外的温暖。王安石的真诚与热情,以及他对苏轼的关心和建议,让苏轼深受感动。在与王安石的交流中,苏轼表达了自己的...
苏轼的种菜生涯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饱经磨难,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无疑是他为官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转折。到达黄州后,他有四年的躬耕生活,这也让他对“菜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苏轼在黄州的第二年,马梦得实在看不下去苏轼的困窘生活,费尽力气向黄州太守徐君猷请求把50亩旧营地拨给苏轼耕种,耕地在黄州府东边一百多步的地方,被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20句智慧诗词,人生不再迷茫
人生,经历过磨难、坎坷,就像经过雨水洗刷青山一样,像风霜拍打枫叶一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05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唐·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哭求知音举荐!就像王勃的“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我自己若能修成仙果,生成羽翼,又何必去仰仗那传说中的云梯呢?06乐处自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0句孤独古诗句,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
宋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充满了宦海浮沉,苏轼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生多次被贬谪,经历了从政的辉煌到贬谪的落寞。这句诗中,“心似已灰之木”比喻心灰意冷,对仕途的失望与个人理想的破灭;“身如不系之舟”则形容身体仿佛失去了方向与依托,漂泊不定。在当今社会,这句诗依然触动人心,启示人们面对挫折与不如...
人生的磨难是一笔厚重的财富,逆境的洗练成就苏轼脱胎换骨的重生
苏轼在不惑之年,却落得颠沛流离,他只能默默吞下生活的苦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人生。被贬谪黄州的日子虽苦,但正是这苦难,让苏轼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身心洗礼,逐渐沉淀出随遇而安的乐观与豁达。躬耕田野的岁月,成就了乐天质朴的苏东坡,而人生低谷中的洗炼与反思,也为逆境中的苏轼,迎来了精神与艺术创作...
940年前的那个夏天,苏轼王安石金陵之会发生了什么
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情形十分凶险(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王安石即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神宗历来对王安石十分敬重,虽然王安石当时早已退隐,但在看了他的信之后,就不再犹豫,马上下旨将苏轼放了。由此可见,王安石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因反对新法而经历了四年磨难的旧党中坚,一个则是业已退...
三首中秋词,展现苏轼三种人生态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可是到了40岁以后,苏轼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突然遭受惨痛打击,差点把小命给丢了,自此不敢乱说话了。俏皮的人生,也可以守点规矩。由此可见,这一时间段的苏轼,遭受了磨难的打压,此时已经有点儿心灰意冷的感觉。豪放词风里也透露着婉约的气息。第三首:《念奴娇,中秋》。
苏东坡:六首诗词,六番经历,六种境界
苏轼这首悼亡之作能流传千古,不外乎是其中蕴含的感情感人肺腑。钱财、权势,失去了还能回来。爱、幸福一旦失去就像打碎的花瓶再也恢复不到最初的模样。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相互迁就,彼此体贴关怀,留住家庭的幸福之光。人生须历经百般艰难千般辛苦,会遇见各色的事情,与多种人擦肩而过。生活有甜也有酸,会苦...
用苏轼的方式“养”自己:营养自己,保养自己,修养自己
除了“营养自己”和“保养自己”外,苏轼还非常注重“修养自己”。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苏轼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畏和从容。无论遇到...
苏轼46岁写下的巅峰之作,结尾十字堪称千古绝唱,感召世人一千年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正月从汴京启程,二月一日抵达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苏轼时年43岁。在黄州,苏轼没有职务,也没有收入来源,此时的苏轼境艰难窘迫,过着困顿迷茫的生活,刚到黄州,他就写下这首《初到黄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