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没出行,读了4.7万字孔子:1篇感悟,6点感触
孔子儒家思想,强调君子应以仁德自律,并以此来规范社会秩序。老夫子的智慧,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渐行渐远,而是随时浸润到我们言行,比如个人述职材料,“德能勤绩廉”,第一个强调的,依旧是个人德行的重要性。“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仍是现代识人评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及其因果认识。如果评价谁失德失范了,那基本...
《论语??学而第一》3巧言令色
并不是说“巧言令色”完全成不了“仁”,而是比较难成“仁”,或者说能成为“仁”的可能性比较小。《弟子规》中也说:怡吾色,柔吾声。意思是:在劝导他人时,态度要诚恳,保持和颜悦色的表情,同时声音也要柔和。综上可知,孔子或者说孔门对说话的要求是:在适当时候说适当的话,而且要尽可能地保持和颜悦色的表情,...
读《论语》笔记之一
孔子认为治理这样的大国并不难,按照诚信、节俭和爱护人民的原则来治理也就可以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治理大国重要的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严肃慎重地去办理国家的政事,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严守信用。“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
伍龙: 时间与道:论孔子的时间观
如果说前面是从长时间能否前后一贯来检验个体是否真正做到了心灵的安顿与仁德的具备,并由此展现时间的检验之功的话,那么这里便呈现为另一种时间检验的面向: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否依然守持仁德。这同时体现出时间与仁德的关联。金景芳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另一个是‘仁义’。第一个核心是基本的...
追本溯源,孔子是怎么说“仁”的?
这句话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的,意思是老师讲的道理,就是“忠”和“恕”啊!孔子讲的所有道理都是以“仁”为中心,也就是说,“忠”和“恕”就是“仁”。这两个字也很有意思。“忠”,其实不是现在理解的忠于谁谁的意思,而是“心”在“中”间,不偏不倚,遵从公平道德的意思。
老子犹龙 孔子如凤
可以说,“五采而文”是凤的鲜明特点,这与孔子其人其学亦相契合(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作为夫子的孔子崇文,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以仁德教化民众,进而使天下从蒙昧走向文明。与之相关联的是,凤凰也是一种圣德的象征。《尚书》有言:“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而世人“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于凤。不难看出,与...
儒学研究 | 刘强: 孔子的仁学与“心学”
孔子深谙语言之妙,故常能化抽象为形象,以动态为静态,以物理空间形容心理器宇。比如“里仁为美”一句,就将“里”字动词化,使“仁”有了一可以想见的空间特征。以“里”作动词,则“里仁”便是“居仁”,与下文“择不处仁”“久处约”“长处乐”之“处”前后呼应。“里仁为美”是说,君子以仁德为居所,行止...
诠释| 孔子说的“小器”“大器”“不器”,究竟指什么?
这里孔子用九鼎“瑚琏”形容子贡,说明其认为子贡是治国安邦之才,是国之“大器”。据考证,子贡确实才能超群,擅长辞令、理财经商和外交。最难能可贵的是,子贡不仅才能卓越,还有仁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德才兼备之人。然而,孔子只评价子贡为“大器”,未至于“不器”,原因是子贡在仁德上未至于完备。《论语》中记载了...
扶苏仁德、开明,若其继位,能否像日本天皇一样万世一系?
释迦摩尼是佛祖至尊、孔子是儒道至圣,自古便是如此,从来没有人去抢他们的名讳,因为根本挨不到边。大家深受我国封建皇帝和日本近现代军国主义观念影响,总觉得日本天皇也应该是威风八面、大权在握的国家元首。其实这个印象是错的,日本天皇在日本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只有极少数时间拥有实权。
《论语》中的仁德观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地喜欢人、憎恨人。原因是他们没有私心,客观公正。人人都有爱恨,有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但有时由于不明智,喜欢的可能是坏人,讨厌的可能是好人。更有甚者,出于私心而有其好恶,他的好恶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出于利害。为了个人私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