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读《道德经》40年,我的三点心得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一章争议比较大。字面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而弥补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就不是这样了,是减少不足的而供养有余的。有人认为,这...
阅读《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感悟
我们应该学会节约和节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总之,《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道”的伟大之处和三个重要的原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的善良和慈爱,同时也更加注重节约和节制。我相信,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道德经感悟第<三十二>章
“道”在天之间就像一切河川溪水都融于江海之中。感悟:道是无形的,是无法用我们的外在器官感受的,也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需静下心来,静静地感受它,它不是欲望,只是一种感觉,很自然的感觉,它不受约束,也不受阻碍,正也是它,顺也是它,要想掌握这种道,就要了解...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既然是在练中炼,我写道德经自然就不是正襟危坐从头至尾,用中有感悟即发,体会也就不按章节顺序来写了。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
《道德经》10句名言,感悟道家“无为”思想的智慧!
一、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五章》简评:圣人与世无争,不与人争名夺利,人们反而喜欢把他们推举到前面。圣人不会因为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丧失道义,所以虽死犹生,但他们的精神和名字流芳千古,永垂不朽。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四章》...
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感悟
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感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全,全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六章)读译:使心灵空明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摒弃多余欲望,...
白话解读《道德经》三--修身为本
通过武术习练,是否可以“由术入道”,悟透人生真谛和宇宙奥秘,即从技术入手,进而逐步对宇宙的认识上升到武理、武艺、武易(武阴阳、武哲学)直至武道的宇宙真相境界,这正是《道德经》第一章宇宙总序中“常有,欲以观其缴”,通过武术外练,可以观察和体会宇宙变化的范围和界限。人生即是小宇宙,宇宙变化可以通过武术...
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苍南县第二十二期中青班学员赴瑞安崇德书院...
10月10日至11日,苍南县第二十二期中青班全体学员赴瑞安崇德书院开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有道德品行的人”主题教育。学员们通过课堂学、讨论学、分享学等形式,认真学习《道德经》、《大学》等国学经典,深入讨论“如何理解和践行孝德文化、做有道德品行的人”“公益慈善”等道德实践问题,倾情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体...
道德经品读第三十五章 我们都是世界的过客
感悟曾经看到“大象无形”,当时不解其意,今日茅塞顿开,原来“大象”是说“道”的法象,类似于一个大“道”显现出来的真实的实际的物质世界,但是它包罗万物,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和形容。老子是告诫执政者,如果能够掌握大道,那么他所掌控的天下子民,不必严苛的管理,都会自愿归附和顺从,天下就会没有...
老子《道德经》30句,读懂受用一生
“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1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释义: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