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帛书道德经出世:这一个字的改动,表明儒家篡改了道德经
传世《道德经》第十四章最后一句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帛书本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很简单,即以古时的圣贤之道(帛书本:以今天的圣贤之道)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所说的以道治国。一个是“执古之道”,一个是“执今之道”,而“今”与“...
从“观”字解读老子《道德经》,体会审美意蕴与永恒魅力
据统计,《道德经》中“观”,在《道经》中出现过四次,分别在第一章、第十六章、二十六章;下篇《德经》中“观”出现在五十四章。老子所言的“观”其实是体察“道”的一种方式,也是以“道”为核心的思想观念。“道”本作为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范畴,也是最高范畴,而“道”的获取必然通过“观”这样的途径。
张瑞敏谈《道德经》与企业管理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一章争议比较大。字面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而弥补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就不是这样了,是减少不足的而供养有余的。有人认为,这...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
只能通过“悟”才能体会。得“道”之人会从他的行为上体现出来,也就是从“德行”上体现,而不是从语言上表现,因为语言不可能把大道的内涵表述得清楚而全面。我们把这一章通俗地解读一下。通达广大的德行,就像有源头的水流一样,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能力和延展能力,但它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它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大道...
《道德经》里面的顶级智慧,看懂改变一生
《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读《道德经》,仰观宇宙变化,俯察世事浮沉。晚清名将曾国藩花费大量时间潜心揣摩《道德经》,终大彻大悟,写下“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心得体会。自此后,曾国藩的人生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不只曾国藩一人,古今中外将《道德经》列为枕边书的大人物比比皆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思想...
《道德经》·第09章 持而盈之
《道德经》·第09章持而盈之[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译文保持着盈满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铁器,就不能长久保持锋利。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二刷《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后...
说真的,我一刷该书的时候跳过了原文与解析,当作一部《道德经》的心得篇来看,但薛帅打乱了《道德经》的原文顺序,与常规“道可道,非常道”的套路大不同,很有新意。开篇从第七十七章切入,我理解是在定位“人格”,通过对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的引导,来让读者慢慢经历“途”,触碰“道”,理解或成为“圣人”(详情点击:...
张瑞敏:这本书我读了40年,悟出3点心得
《道德经》开篇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如果“道”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那就不是“道”了。但是由于“道”的重要性,我们仍想如何能认识这个“道”,我的体会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道”,分别是“道”的两条规律,和得道的两个条件。两条规律在第四十章里、得道的两个条件在第四十八章里均有详细阐述,而且...
6个开场白,6个结束语 |写在2023岁末
老子《道德经》的结束语是第一章的延伸,由天道进一步延伸为人道。“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属于天道的范畴;“美言不信,辩者不善,博者不知”,属于人道的范畴。在老子看来,圣人是不撒谎、不辩解、不卖弄、不自私的。圣人的美德,其核心是“不争”。不争会诚实诚恳,不争会善良忍让,不争会隐忍大度,...
一起学《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世人迷雾遮双目,老子揭秘真世界
上章讲到,老子之所以沌沌、儽儽、昏昏、闷闷看起来一副憨憨的模样,是因为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呢?他要实现孔德这样高深的德行。什么是孔德?德是道在人行为上的体现,孔为大,孔德即大德。因此他用‘以贵食母’的态度坚持身体力行。那孔德这样的德行是怎么来实现呢?唯道是从,就是说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