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其实苏轼同样也是少年得志,二十出头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入仕以后,年轻的苏轼写过很多策论,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和时政的思想见解,其中就有一篇《贾谊论》,在这篇文章里苏轼总结贾谊有这么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实人生的宿命,很多时候就和这句话当中的两个字有关,也就是——量和识!贾谊的人生,就...
10首写名山的古诗,一生好入名山游
当时,苏轼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江西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这首诗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五、《望岳》(唐·杜甫)岱宗是东岳泰山的别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赏析苏轼《黄州寒食帖》
而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来看,《黄州寒食帖》更是一篇情感丰富、哲理深邃的佳作。苏轼在诗中借寒食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及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这些文字,如同清泉般洗涤着读者的心灵,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苏轼那份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黄州寒食帖》...
李白拟古诗歌,天地一逆旅,连苏轼也来借鉴
原来这并不是苏东坡的独创,他也是从李白这里借鉴来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是苏轼把逆旅、行人用在了诗歌末尾,用来总结全诗。这样和李白的诗歌比起来,...
枯木怪石图:苏轼笔下的一截枯木、一方怪石,为何能价值4.6亿?
正因为这些内心世界的淡然,他才会把那些复杂的东西全部都归纳总结起来,成为了自己的风格,《枯木怪石图》就是苏轼心理转变的一个历程。艺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唐代的艳丽奢靡,再到宋代的简约无华,苏轼也把那种大道至简的理念深刻地融于了自己的画作中。宋代的风吹不到现代来,宋代的画也只是铭刻了当时的历史,而...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
东坡诗词里的海南 | 诗润海南
海南儋州是苏轼最后的贬谪处,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对平生功业的总结,认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功业成就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期间。在海南生活的3年里,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文,留下了无数佳话。无论是他在艰苦生活中的创造发明,还是其劝农耕种、兴办教育之善举,都影响深远。对于东坡先生来说,在海南的经历使他的人格更加...
苏轼去世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苏轼仕途起伏,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然其文采与气度始终如一。在人生风雨飘摇之中,这位内心澄净的文人,渐渐与佛法结下深厚缘分,寻觅心灵的慰藉与寄托。苏轼或许在命运的波折中洞悉了红尘的虚幻。他常赴寺庙,与高僧探讨禅宗,对佛法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理解。他曾与佛印论词,与长老谈轮回,展现了与佛法的深厚缘分...
30秒|如何总结苏轼的为人?文化专家刘墨:内心无限的光明
1月29日,“东坡大家讲”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文化学者刘墨以“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圈”为题,带领观众走进大文豪苏轼的社交网络。刘墨说道,苏东坡身上有一点很难学习,那就是其心中没有一点阴暗面。刘墨总结,苏轼的为人是不羡慕,还有不嫉妒、不巴结,以及不改变、不动摇。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人间有味是清欢,以茶的方式看苏轼
“人间有味是清欢。”周重林说,苏东坡与茶之间的缘分,最令人向往的当属《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叶嘉传》里,苏轼阐释了清白对人的重要,说茶的一生,就是求清白的一生。苏轼总结出了自己的茶志趣,就是谋求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