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界的“鼎三药”:精准配伍,一药对一症
止汗:黄芪+白术+浮小麦出汗过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症状,黄芪、白术和浮小麦三药合用,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止汗方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白术则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浮小麦则擅长益气除热、止汗。三药合用,共奏补气固表、止汗之效,对于出汗过多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综上所述,中药界的...
药典中的这味“毒药”,正是许多中医处方的必备之中药!
如射干麻黄汤中用半夏8枚,甘遂半夏汤中用12枚,小柴胡汤中用半夏半升,大半夏汤中用二升。根据现代考据测量,半夏一枚约为0.8g,一升约为120g,可见半夏在经方中的剂量阈有6~240g之广,其中用量半升(约60g)的处方最多,占全部43首中的26首。当然,还需考虑患者病势,随证施量,当病情缓解时,亦应中病即止、中病...
一味中药,固元阳、精气,升阳,利丈夫之阳,还暖脾胃、定寒喘,驻容颜!
如果属于阳偏弱的人,可用之与仙灵脾、杜仲、肉苁蓉、熟地黄以及枸杞子搭档,既利于精血,也可以充盛阳气。02.如果是孩子或者老人经常的尿多、上厕所次数多,甚至是夜里尿床,也可用补骨脂养生,因为肾主封藏而主管精关的开合,小便的多少或者次数甚至是控制都与肾有关。这类人群单用补骨脂既可以发挥它温肾、“缩小便...
...陈可冀:make sense(阐明)与me first(首创)相互补,推动中医药学...
在学术思想传承方面,系统总结了高血压的病因、病位、病机、证候分型、演变规律和治法治则,形成了系统的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学术思想,为高血压的精准辨证施治提供了新理论。同时,针对高血压中肝阳上亢这一关键环节,重点开展了创新中药清达颗粒的研发,规范的临床前研究获得了国家1.1类中药新药II期临床试验批件。临床...
世界精神卫生日:访名老中医昝圣旭 关于中医药治疗精神病抑郁症的...
要治好一个疑难病症,从几千种药材中,筛选几十味药,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按值守、各寻经效力,又相生相扶,又相互制约,只起治病作用不起副毒性,没有深厚的中医功底,是做不到的。比如:汉代医圣张仲景,治疗麻风病,修治“石谷汤”,无不应药而愈。不知何故,只有方名,失记了药名。后代医学名家,都试着根据方名...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全文)
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西晋时期(265-317),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
再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江苏这两个科研团队为何“不一般”
让全世界都听懂“中国药”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牵头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次获奖是段金廒教授继2018年“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项目和2011年“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项目后...
《高原中医药学》出版!
在人类的高原生存史中,适应最成功的是古老的藏族,最大的习服人群是汉族。严峻的低氧环境既是习服的障碍,更是习服的动力。中国人最早发现了高原病,公元前32年,大将军杜钦对大、小头痛山的描述,生动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约在公元前400年,藏族医家常松·杰普赤西用象雄文总结苯教医师经验,著成《苯教四续》和《解毒...
构建院内制剂循证证据库把握院内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的关键环节
制剂的处方信息,包括处方的来源、发展变化史、药物组成及配伍原则、剂型、功能主治等;制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候、用药剂量、用法、疗程、是否有效、不良反应情况等;制剂的药学研究资料,包括药材基源、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制备工艺等;真实世界的病历数据,包括门诊与住院系统病历...
合成生物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从青蒿中寻找到了抗疟药青蒿素,从淫羊藿中寻找到了晚期肝癌治疗药淫羊藿素,这些事实说明,中医药不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能造福全人类。推进中药现代化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关键,而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多的中药活性成分,包括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