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毕竟,苏轼当时在惠州生活了一共两年零八个月。其间苏轼在当地修桥铺路,开荒种地,与惠州百姓打成一片。以苏轼的聪明,只怕早就学会了方言,所以他不可能一直搞不懂那句谚语本来的意思。苏轼之所以“将错就错”,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更多是为了表达对荔枝的极度喜爱之情。不过,关于“一啖荔枝三把火”...
苏轼:生活如此艰难,我选择作个闲人
在此「为你读诗」带来21天共读《苏轼》的课程。我们邀请到文化学者张一南带来5讲直播大课,通过定位6个地理位置:眉山、杭州、密州、黄州、惠州和儋州,全面诠释这位天才词人从少年入世到失意漂泊的晚年生活,走进苏轼的一生,同时「为你读诗」主笔湘人彭二将与你一起度过16个晚上的伴读小课。最后7天倒计时招募预售...
漫谈历史和文学(三):苏轼的春天,一半在生活里,一半在诗词里
享受闲情逸致的生活,苏轼当然更会。可以说高太后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伯乐及贵人,为苏轼一生提供了难得的几年安稳平顺的日子。苏轼春风得意这段时间,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在外的朋友们也都回朝任官,如驸马王诜、王巩、范祖禹等。公元1093年(即元祐八年)9月,宣仁太皇太后驾崩寿康殿,十八岁的哲宗皇帝亲政,...
苏轼去世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至此,苏轼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于功名利禄不再执著苛求,反倒热衷依托佛道文化悟出独到的人生真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的“横冲直撞”,无端概叹逐渐淡化,中年的酸楚与无奈,老年的旷达与彻悟多见于他诗文的字里行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间还有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蓬莱阁作证:“老泉”就是苏轼晚年自号
据史料记载,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东坡送长子苏迈赴任时游历至江西都昌南山,闻听当地野老岩的传说,发现岩下有一眼泉,就在石壁题写“野老泉”三字,并作诗《过南山》。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并在眉山苏轼书下面钦章“赵郡苏氏”。两年...
苏轼、苏辙晚年被贬,仍坚守报国初心……
苏轼、苏辙晚年被贬,仍坚守报国初心(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苏轼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励后生;苏辙与妻子史氏相濡以沫,一同度过困顿时刻。他们兄弟二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怎样的际遇?为后世留下了怎样的传说?@高曙光于小慧@肖茵的微博@张植绿是我@演员袁满邀您共赴《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0条评论|0人参与...
苏轼的“仁统”与韩愈的“道统”
而在《子思论》里,苏轼对荀子和扬雄“务为相攻之说”有批评,可见苏轼“仁统”与韩愈“道统”的轨迹从尧至孟子几乎呈叠合状态,虽说他还受老庄、佛禅的影响,其儒学不及韩愈纯粹。自视成就为经学。苏轼自我人生的总结最值得关注的有三:一是关乎命运的性格。苏轼晚年居儋时说:“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
深度好文: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
苏轼早年对苏辙的守护,几乎是全方位的。苏辙曾在回忆早年时光时,这样写道:"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我幼年跟着哥哥出去,登山、下水,无论干什么,哥哥都在我前头开路、护着我。苏辙还在后来怀悼兄长苏轼的文里,这样总结哥哥早年对自己的照顾,他说:...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苏轼65岁写下绝笔诗,庐山烟雨和钱塘江大潮竟让他悟透人生,短短...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为,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题引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九江的时候,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