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系是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从周公到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以及后世的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儒家文化对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儒家思想着重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中华法系始终具有世俗法系的特点。3、中华法系是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主导治理模式的法系。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礼”和“德”既是法律制定必...
浅论汉代孝的法律化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孝道关于敬天地的部分几乎消失殆尽;于是,孔子以“孝悌”为根基阐释“仁”学,孝道的主要核心演变为善事父母。孔子以后的儒学,将孝道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化,孝道由家庭内部的道德情感扩大为社会层面的伦理规范。汉代法律化的孝道思想,是基于儒家学说衍生的,以善事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思想。汉代儒家的孝道...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浅论汉代舞蹈审美
基于儒学思想,汉代舞蹈审美文化逐渐发展出以人为本的舞蹈观念,汉代舞蹈被赋予了表露人与自然关系、抒发个人情感的功能。以人为本的舞蹈审美观念体现在舞蹈形式上,表现为对于舞者个体的重视,取代了对于舞蹈仪式的重视;舞蹈的艺术性本身,成为舞蹈的主要凝视对象。道教思想同样在汉代有所发展。汉初施行黄老之学的治国方...
罗不特:十年前的一个论文集
这是当代新儒家向世人宣示学术文化理念的重要文献,他们自然十分关切其社会反响。而胡适1958年4月离开美国,到台北就任“中研院”院长,当然是新儒家重点防范的目标之一。新儒家学者四处打听风声,估计胡适对《文化宣言》持反对意见居多,牟宗三等人相信胡适认为新儒家“要革他的命”。不过在外在表现上,徐复观4月22日替东海...
浅论人之本性是善还是恶,仁与礼是否与生俱来
我们从小就对《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耳熟能详,而这句话正是源于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礼,是非之心就是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所以,人的本性是“善”的。不过...
浅论儒家之义
浅论儒家之义作者:夏海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环绕“义”的概念作了交集(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朱熹指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儒家之义强调主体性和实践性,使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
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
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截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
历史开讲|浅论以祭祀人选为中心的北宋先代帝王祭祀(上)
最早记载先代帝王祭祀的文献,莫过于儒家经典《礼记祭法》,其书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菌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气礼记。此处提出了祭祀先代帝王的四原则“法施于民,以死勤...
从“限定继承原则”角度看父债子偿,浅论习惯与法律冲突后的融合
前面我们说过,“父债子偿”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的一种诚信观念深化为习惯法的结果。所以,其背后体现的就是德治治理的思想诉求。德治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治国理念,是礼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完善与发展,而在儒家以仁、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下,强调道德教化作用,提倡诚信、忠孝的理念。
浅论先秦文化的传播策略
对于儒家而言,它的政治文化传播过程是通过教化实现的:即将传播的内容融于文化教化之内,通过教育的形式传播出去,从而逐步形成文化认同,这是儒家思想传播的最大成功之处。在先秦时期众多的文化流派中,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教学的先河,以私人办学这一教化形式,依托儒家《诗》《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