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岑参咏成都||林赶秋 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献替”是“献替可否”或“献可替否”的略语,泛指臣子向君王劝善规过、建议兴革。于天宝八载(749)、天宝十三载(754)两度出塞,屡次为军府幕僚,往来城障烽尘间,出生入死,成就了岑参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杜子美之后,辛文房之前,陆放翁也曾大为激赏:“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至今...
岑参咏成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献替”是“献替可否”或“献可替否”的略语,泛指臣子向君王劝善规过、建议兴革。于天宝八载(749)、天宝十三载(754)两度出塞,屡次为军府幕僚,往来城障烽尘间,出生入死,成就了岑参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杜子美之后,辛文房之前,陆放翁也曾大为激赏:“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至今...
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献替可否”是内阁的一种参议职能,内阁可以在军政事务上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供皇帝参考。通过这项职权,内阁便可以向皇帝献言献策,潜移默化皇帝的决策。“献替可否”是内阁学士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一步,也是内阁权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内阁献替分为面陈式献替和密揭式献替两种。面陈式献替时间不限,形式不限,...
明朝实行两京制,南京虽有行政机构但多为闲职
在南京有六部,有卿寺,有科道,并且有宗人府;只是没有“献替可否,票拟批答”的内阁。南京官署的职掌、分司,依然遵守旧制,没有改变;只是员额较少。他们主管的范围虽然限于南京,不复照顾全国,但是各部依然有尚书、侍郎,各司依然有郎中、员外,品秩和北京一样。在南京有多量的军队,有四十九卫,有五军都督府,有守...
李伯重 | 明代后期国家决策机制研究(下)
(96)然而,明代内阁不像前代丞相有直接的行政指挥权,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主票拟而不身出与事”。(97)明代内阁无定员,内阁大学士多至七八人,少则三四人或二三人,(98)有时甚至只有一人。(99)他们通常只处理日常政务中的决策问题,而军国大事的重大决策则...
刘备在中后期发展中已经不再依靠诸葛亮,而是信任另一个谋士,几乎...
刘备定鼎西川后,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並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替可否,共为欢交”(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董和任职二十余年,无论是“外牧殊域”还是“内干机衡”,都兢兢业业,“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再一类是曾经拒绝同刘备合作甚至是反对过刘备的人,如刘巴与黄权。曹操...
从明朝内阁入手,来看内阁和封建皇权的关系
《明史职官志》,内阁主要负责“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献”是内阁大学士发表的意见,上书呈奏给皇帝。皇帝接受推行称“献可”;大学士与皇帝意、见向左,谏止皇帝称“替否”。这一职能暗示了内阁“顾问团”的地位,并不是有实权的政府部门。皇帝是否采纳阁臣意见取决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