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谪居海南时期,苏轼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平等、进步、朴素的民族观也是其“活法”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以苏轼谪居海南的诗文为线索,立足其与黎族民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研析其诗文中流淌的真善美源流,可以概述其思想发展变化脉络,并对其民族观进行初步的探赜。一求真——初到儋州,书写平凡交往中的不适宋神宗时...
钱锺书毒舌宋诗段落|苏轼|陆游|黄庭坚|杨万里_网易订阅
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他为王安石、苏轼等人奠了基础,同时也替道学家像邵雍、徐积之流开了个端;这些道学家常要用诗体来讲哲学、史学以至天文、水利,更觉得内容受了诗律的限制,就进一步的散文化,写出来的不是摆脱了形式整齐的束缚的诗歌,而是还未摆脱押韵的牵累的散文,例如徐积那首近两千字的《大河》诗。...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博学多才,那么其诗歌有何特点?
诗歌强调意境的构造,更青睐于诗人的独特风格,诗歌的意境美感取决于诗人独特的意象铺设和抒情方式的结合。只有诗歌的描写与抒情达到完美融合,诗歌才能营造出震撼心灵的氛围。柳宗元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在平铺的言语中渗入自我的情感与思想,获得言外之意,创造出清丽幽深的独特意境;加之诗人文学功底...
国学论谭 | 方笑一: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当时苏轼只有二十多岁,这批诗作反映了诗人早年的创作特色。由于一路的风景是父子一起观赏经历的,因此他们常有同题的诗作,苏洵留下来的诗较少,而从苏轼、苏辙的同题诗作中可以看出两人创作风格的明显差异。比如《江上看山》这个诗题。苏轼诗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
苏轼调侃同行好友,写下一首很拗口的怪诗,能一次读顺的都是高手
一、拗口怪诗创作背景由于人生地不熟,苏轼的心情非常郁闷,时常在白日闭门酣睡,夜半时分独自到长江徘徊,搞得当地的官员还以为他自杀。这样过了一阵子,苏轼才在当地结识了两位友人。一位是负责为官方修史及修订文稿的官员;另一位则是当地负责酒税征收的官吏。除这二位友人外,苏轼在黄州还邂逅了两位他“神交已...
苏轼难以超越的一首诗,开篇两句就将人生写透,送给身处逆境的人
二、苏轼创作此诗时的思绪苏轼曾经撰写过一篇名为《陈太初尸解》的文章,他在文中详述了道家“尸解”、“羽化”至“登仙”的奇异传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当中还提到了自己“八岁入小学,以道师张易简为师”,这说明他自幼就与中国的道家思想结缘,从而学会了运用“中式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人生百态。
后人对李白诗歌的删改
删改资料就具有这种特点。对李白诗歌的删改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之手,涉及不同性质的著作,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一是删改观念,明代的陆深、朱谏都以苏轼的删改为表率;二是删改角度,删改者都关注到李白诗歌缺乏韵味的一面;三是删改意见,不同删改者对《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关山月》等作品有相同的删改...
“名家讲坛”读苏轼: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
方笑一以《江上看山》为例,解读了苏轼早年诗歌的创作特点。他指出,现代人对于七律的审美偏好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影响,而苏轼的这首诗节奏较快,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类似如今的多机位摄像,融合了近景、远景和特写,显得与众不同。接着,他又举《和子由渑池怀旧》为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文史英华】三苏文艺创作解读(六)‖翟晓楠
可以说苏辙在诸多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尤其散文成就完全可以比肩兄长苏轼。苏辙在晚年进入诗歌创作高峰期,同时也进一步丰富诗歌题材,开辟诗歌风格的新境界。退居颍川后,苏辙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的《南斋竹》等作品,呈现出意境闲澹、情趣悠远的特点。
一周文化讲座|GPT读得懂苏轼吗?
苏轼是宋代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屹立于中华文化之巅峰;GPT是时下最具颠覆性的AI工具,引领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与发展。当二位“顶流”“顶峰相见”之时,又会碰擦出怎样的火花?周五晚,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