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实学子参观萧红故居 看文坛洛神传奇人生
通过萧红故居赵馆长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萧红是一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她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用她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萧红一生著有成名作《生死场》、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中篇小说《马伯乐...
小说的散文化 | 汪曾祺
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散文化小说的美是阴柔之美,不是阳刚之美。是喜剧的美,不是悲剧的美。散文化小说是清澈的矿泉水,不是苦药。它的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这样说,当然是相对的。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画人物。他们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海明威说:不存在典型,典型是说谎。这话听起来也许有点...
鉴赏|探索中国散文化小说之美,树立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自信
作者通过对比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烘托出的恬淡自然的美感和萧红散文化小说的浓烈厚重的审美风格,总结出散文化小说在美感上浓淡相宜的特点。散文化小说拓展了小说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了小说的品位和种类。郭冰茹对于小说散文化美学特征的研究为读者认识和欣赏散文化小说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推动了散文化小说研究的发展,明确我国...
【名家之笔】萧红:我的祖父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
萧红:生死场上的勇敢跋涉者
与这信念一起让我颇感折服的,还有萧红文学风格的自由。当时多位评论家对她小说的散文化风格有着不同看法,萧红并不辩论,只是在与聂绀弩的一次谈话中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若说一...
萧红诞生地呼兰,这次为何被全国牵挂?
萧红本来就是一片广袤而葳蕤的原野,只需那么一点点光,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她照亮,就可以把她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1938年起,萧红在武汉开始创作《呼兰河传》,这部散文化、自传体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都以边地为题材、以地名命名,都以祖父与孙女的故事展开,都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乡土风物,可以说...
试述萧红的文体特色
(五)结构的散文化;萧红作品中抒情性占主导,从而改变了叙事成分在作品中的地位,淡化了小说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使叙事成分成抒情的凭籍,使全文呈现出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特征,标志萧红作品在结构方式上对时间性因果关系的忽略。表现为随意打破时空限制,切断故事情节。然而在深层上,在这种散文化的结构中仍能找到一...
萧红作品“女性”和“越轨”的理解
至于“越轨的笔致”,我认为萧红的大多作品是有意识流色彩的。小说没有确定的中心与人物,而且非常散文化。尤其是《呼兰河传》的第4章,开头重复写“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第5章开始出现很多小括号,独立来看像是一篇篇散文,似乎小说一直是跟随作者的意识变化而发展下来。《商市街》中也有体现,常常会出现较多心理描写,...
田沁鑫16年后重燃《生死场》 舞台看萧红
《生死场》作为散文式小说,风格动人,人物松散。正因如此,这部小说被众多人认为很难改编成舞台剧。评论家解玺璋曾说:“我一直认为萧红的小说改成戏是非常困难的,她那散文化的文学语言,很难准确、传神地转换为戏剧语言。”但田沁鑫却觉得正是这点,为话剧提供了自由改编的基础。“萧红小说散文化的风格空间很大,这恰恰...
萧红书单:黄金时代是汤唯的,《生死场》们才是萧红的
赵园教授的论文,收在《论小说十家》。赵园教授很早就指出了萧红创作中强烈的散文特征。“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你会发现,她对于‘过程’显得漫不经心,而只肯把气力用在一些富于情致的小片段上。……这些‘碎片’散化了情节,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