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 | 刘洋洋:好恶、情性与人格养成——论早期儒家好恶观念...
好恶之性与君子人格:从孔子到楚简《性自命出》儒家从学派开创者孔子开始,即十分注重好恶与人之情性的关联及其在人格养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孔子希望以仁道指引和校正好恶作为人之天然倾向的不确定性,其目的是造就君子人格。《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张俊列 | 课程美学论纲
“君子”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审美人格形象,是“质”(感性)与“文”(理性)的人性之和,其形成过程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游于艺”作为最后的归宿,既是对前三者的补足,又是前三者的完成。仅有前三者,基本还是内向的、静态的、未实现的人格,有了最后一项,便成为实现了的、物态...
君子: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是“仁智勇”内在品格的笃实涵养者。儒家认为,君子必仁,小人必不仁。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行为处事,君子都应常怀敬畏之心,都需仁德宽厚、虚怀若谷。在儒家看来,君子还必须是一个智者,这种品格主要是在知识中不断涵养的。儒家非常重...
《论语》中的“君子”
何谓君子?《论语》中并没有广义或普遍意义上的定义。事实上,“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不能也无法作出一个完善的定义。或者说,能被定义出来的“君子”是不完满的。如“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显然,“不忧不惧”描写了君子生命品格之一面,却不是全部。尽管如此,在文本与历史情境之间,君子仍通常...
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有这三个特征
“君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元素,儒家文化塑造的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范式即为“君子”,“君子人格”当然也成为儒家核心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是君子人格的首要建构者,对于君子人格有详细的阐释,并且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希望于“君子”,期待他们承担起纯洁社会复兴国家的历史重任。“君子”在儒家...
何谓“中国式风景”——关于林风眠吴冠中大展的策展
《论语·宪问》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句,《荀子·劝学》进一步解释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用于形容艺术家的探索最合适不过,真正的艺术家其创作首先是为了自身表达的需要,出于真情流露,而非出于迎合攀缘,而一旦艺术家个人的探索达到某种高度,...
邓小虎:荀子思想中的“诚”:回顾和梳理|孟子|不苟|礼义|仁义|义理...
君子是儒家力求实现的人格典范,所以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在《荀子》文本中,君子同样是价值和正面行为的践行者;可以说,在荀子心目中,君子就是其思想的实践者,所以荀子也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荀子·儒效》)荀子在这里认为,“道...
问道诸子|追寻曾子的智慧足迹
“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在单独相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人光明磊落,不做见不得人的事,这就是慎独。曾子用自己的一生倡导内省、慎独的修养观,曾子曾在病榻上对弟子们传授人生哲理和为学之道,“小者不审,不敢言大”,这句话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曾子在病重卧床时期,还留...
理论周刊丨重“学”重“省” 修己安人
孔子强调道德意志的重要性,“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之“志”指的就是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与不可剥夺的意志。孔子以“弘”“毅”“笃”“勇”“恒”等范畴来阐释意志的具体品质;孟子的“志”是由“四善端”导引而决定的,是求善的意志;朱熹所言的道德意志是体用性情及其所发,是为善的意志;王阳明...
光明日报:简婚,让爱“轻装上阵”
在该婚姻登记处的婚姻家庭辅导室,调研组注意到,婚姻家庭辅导师正借用大六人格卡牌这一心理学工具,帮助新人更加了解彼此。参加活动的李女士感叹:“卡牌准确地测试出我们的性格,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的彼此。辅导师也提醒我们夫妻相处要注意的细节,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