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传承先烈精神,奋力完成未竟事业
英雄主义精神光耀千秋。曾几何时,旧中国山河破碎,国家积贫积弱,帝国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任意欺凌我们,中华民族处在危亡之中。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翻身求解放,1921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大批仁人志士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在所不辞。从李大钊的视死如归到夏明...
芙蓉国评论: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英烈精神
夏明翰大义凛然写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刘胡兰视死如归诠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董存瑞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没有他们的英勇斗争、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市中小学开好第一堂思政课
王彦利老师以“学红色故事,扬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教师分享红色经典故事,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相互穿插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榜样先锋的故事,从而实现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目标。课堂上,从讲述抗日名将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人物开始,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心分享,在一次次的红色故事的洗礼与...
【地评线】在慎终追远中凝聚奋进力量
从李大钊视死如归、慷慨就义,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刘胡兰的“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到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的舍身堵枪眼……先贤英烈们为了心中的执念和理想,慷慨赴死,在所不辞,用英勇的壮举谱写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凛然正气之歌。他们的事迹光耀千秋,永载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清明...
金牌讲解员:让红色故事“抓”住人心
第三届专业组金奖获得者李洋,第一次看到写有“死在光明”的领尸证文物时深有触动、驻足良久,在比赛时讲述抗日英烈王学尧视死如归的故事,几度哽咽,抓住了评委的心,获得了全场最高分。让红色故事“抓”住人心,需要讲求技巧。入微的细节、细腻的语言、立体的形象能够带来感官上的身临其境。首届金牌志愿讲解员沈莉莉...
主题诵读 | 邓舒婷: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她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事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正是这种精神,迎来了改...
【党史学习教育】“讲述党史小故事”第17讲——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
奇志千年永不朽 刘胡兰精神跨越时代的感召力量(图)
编者: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年仅15岁的刘胡兰走了,但她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对我们,特别是对当代的青少年来讲,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学习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一己私利,而淡化了甚至扭曲...
戏曲进校园 锡剧《刘胡兰》在南京师范大学上演
当晚,锡剧《刘胡兰》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厅上演,《刘胡兰》以少年刘胡兰的成长为主线,再现了刘胡兰在复杂对敌斗争中的成长过程,以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墨说:“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刘胡兰就是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的这样的一个人物。”南京师范大学学生陈星宇则说:“这样一个...
英雄之光|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
死的光荣”8个大字。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刘胡兰就义十周年后,在她的家乡山西省文水县建起了一座刘胡兰纪念馆,成为一个寄托哀思、缅怀烈士的重要场所。当年的云周西村如今已改称“胡兰镇”。英雄已去,精神永存。来源黄河新闻网编辑龙海若二审何涛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