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其实很实用第四章:和光同尘,不要过于显露锋芒
道体渊深,无穷无尽,是不可捉摸、不可触碰但是却又真实的存在。对于道的本体,似乎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恰当地形容它、描绘它,即便老子在本章中试图用言语来描绘出它的形状,可是也只是用“或”、“似”这样的字眼,以免使人拘泥于此,有碍于对道体的想象。既是这样,所以不如言止于此,我们只对道之用细加体会。唐朝...
朱迅:一大早在北京街头和一“外卖小哥”探讨《道德经》学习体会
原来,朱迅正在进行“cityrun”,在张自忠路地铁口旁边东北口,突然她看到一位送外卖的女士正在路边看《道德经》,因为朱迅平时也喜欢读《道德经》,所以她当即被吸引住了,于是当即对这个送外卖的女士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在此次采访中,朱迅先后2次和这位女士进行交流,其中谈起《道德经》中的语句的时候,朱迅竟然...
张瑞敏:读《道德经》40年,我的三点心得
第三句和第四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揭示的则是有无相生的规律。理解并把握有无相生的规律,先要对“有”和“无”两个字有非常到位的理解。在2000多年前的帛书道德经版本里,老子说,“无”是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有”是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母体,“无”创造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表现出来的状态...
张瑞敏:这本书我读了40年,悟出3点心得
第三句和第四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揭示的则是有无相生的规律。理解并把握有无相生的规律,先要对“有”和“无”两个字有非常到位的理解。在2000多年前的帛书道德经版本里,老子说,“无”是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有”是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母体,“无”创造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表现出来的状态...
道德经品读第61章 要永远保持一颗谦卑心
这一章给我的感悟是,不管你处于强势还是弱势,不管是与同事、还是家人,还是朋友,都要时时保持谦虚低调。工作中,假如你是新人,资历浅,能力弱,那当然会谦虚勤奋、兢兢业业,但是,假如有朝一日,当你身居高位、能力出众,光芒四射时,你还能够保持低调、谦卑吗?新闻中,不乏商场成功人士,最终被美色困扰,前...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我的体会:前半部分,可以简单归纳为自然界是奉行中庸之道的,但是在人世间的市场、人性趋利的当下(其实包括殷商以降),都是剥夺弱者做大强者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老子这句话洞穿了世道万年的基本规律。(注:不是管理学角度,算社会学角度的,但是个人发展和做企业战略还是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物或恶之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几句在前面的章节曾经出现过,老子为什么重复出现这几句话呢?正是为了强调不合道德的害处。这里面也隐含着老子以退为进、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曲则全”,也就是不故意去表现、张扬自己是比较明智的行为,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自我炫...
古人认为心进行思考是根据古代解剖学、医学得出,也与哲学认知有关
第二,这个结论,亦与当时的哲学认知有重要关系。第三,这一观点,就世界范围来说,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可简单定义为“落后”、“愚昧”或“荒谬”。第四,数千年来,“心”之概念,已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深深扎根,并广为世界所接受。中国古人,何时对“心”有了明确概念?
道德经品读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时候自己非常想得到的东西、倾尽全力去争取的东西,结果事与愿违;有时候顺其自然,淡然处之,不那么渴望得到,反倒会有意外收获。做人要不张扬不高调不自夸,静静地做好自己。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an),...
道德经 | 14.第一章 “直觉”与“理性”
所以老子讲了两个智慧:一个我们要放空自己,学会体察事物的本质,学会跳出来看问题,这是一个智慧;另外一个智慧是什么?我们毕竟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的,我们周围的条件是构成我们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常识、通过自己的理智、通过自己周围的条件来分析事物运行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