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饥荒真实影片,曾禁播70年,啃树皮吃野草饿死百万人
1942年夏季至1943年春季,河南省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夏秋两季的粮食大面积歉收。继全省旱灾之后,蝗虫又大规模侵袭,罕见的“中原大饥荒”波及全省110个县。这场大饥荒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具体数字并没有确切统计,至今仍众说纷纭。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提到,死亡人数超过300万,而大多数历史资料则认为死亡人数...
刘震云:从来没人给我种过“文学的种子”
刘震云有一个观点,文学的底色是哲学,“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底使他会写书,但哲学功底能让他把这个世界说明白”。刘震云并不否认文学,包括电影,是对生活的反映,但仅仅停留在反映生活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在思考的地方停止了,这时候文学和电影应该把它捡起来”。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一九...
刘震云:语言的幽默在短视频里没问题,但是它支撑不了一部电影
这句话让刘震大为触动,心想当时在写的时候,如果有这样一种认识能力,肯定《1942》比现在写得又不一样,这就是一步一步认识自己不足和缺陷的过程,关于结构主义,刘震云认为考量一个作者,包括一个导演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结构能力。对话、细节、情节、故事,这些比较好掌握,不好掌握的,比如说人物的结构,人物之间的...
延津:孕育诞生电影 《1942》
延津:孕育诞生电影《1942》本报记者王汉超侯露露很远,粮食很近,饥饿很远,忧患很近电影《!"#$》开场的地方,叫王楼乡,这是刘震云的老家.这部电影走完了全国大中城市的院线,县里才有可能拿来拷贝放映.在大城市,电影已经经历了从火热到淡出的全过程.但王楼乡的人们,还不太关心这部电影...
刘震云:我就会干一件事,就是把小说写好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你觉得你的哪部作品写得比较好?不是谦虚,我的回答是哪部作品都写得不好。”刘震云举例说,《1942》中写到1942年因为旱灾河南饿死了三百万人,他在国外进行交流时,一位奥地利的中年妇女说,不是死了三百万人,是一个人死了三百万次,“我听了这话很震撼,如果当时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这...
刘震云:演员特别正经,观众却笑了,这才是好电影
刘震云说,这些年他被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你自己哪部作品写得最好?他在大师班现场的回答是,“哪部作品都写得不好,这真不是谦虚(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他举例说,《1942》出德文版后,他在奥地利做交流,书中提到1942年因为旱灾饿死了三百万人,一个奥地利中年女读者站起来说,不是死了三百万人,而是一个人死了三百万次,“我...
重温电影《1942》,发现张默演的小人物栓柱,才是整个影片的灵魂
1942年,河南大地上的天灾人祸,导致1000万多人流离失所,300万多人饿死。数以万计的家庭正在争先恐后地逃离饥荒。电影《1942》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河南延津的一个村庄的夜晚,富翁老范提着灯在房屋周围走来走去,告诉长工们要小心粮仓。
河南人的灾难片《1942》,天不让人活,人不让人活?
今天要说的这部影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由冯小刚导演执导,以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白热化阶段为时代背景。此时,中原河南正在爆发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恐怖的饥荒,数百万灾民正是片中张国立老师饰演的主角---东家老范及其一家的缩影。
再考1942河南旱灾的九大历史真相
再考1942河南旱灾的九大历史真相2012年,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上映,引发了学术界,舆论界就河南旱灾事件的深度关注。特别是片中使用白修德死亡300万说,蒋介石对灾民无动于终,河南省政府隐藏灾情,日军给灾民放粮等场景。时至今日,仍颇具争议。
1942的细节:电影之外 历史之内
1942的细节:电影之外历史之内(1/3张)一部酝酿19年的电影,在这个冬天终于上映。对于编剧刘震云、导演冯小刚来说,是一解多年胸中郁结的圆梦;对于观众尤其年轻人来说,却打开的是了解上世纪发生在中原大地那场灾难的一个窗口。关于电影呈现的历史是否准确的争论仍在网上继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它提供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