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九|心离忧悬、色光圆满的色界二禅天(2)
读《楞严经》时,有的读者出现了很大的理解偏差,甚至读出了“贬低道教”的意思,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读的,妄心的循业发现,难道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吗?《楞严经》从头到尾讲的都是“有什么样的心,就会现出什么样的法”,即使把《楞严经》当成心理学看,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理解错误。《楞严经》没有贬低任何法,即使谈...
楞严经·卷十|读一读四有边论,世界不是分析出来的(5)
明了《楞严经》的人,就好比这见过面粉的人,一切法显现在他的面前,无论是馒头形状,还是包子形状,他立刻就能了知,这就是楞严的魅力。所谓“开智慧的楞严”,就是这样的。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第二卷 第十三讲
现在大家来学习楞严经、听讲楞严经,就是讲经的现相。如果你晚上把电视打开,看看奥林匹克在那比赛,你那心就是奥林匹克比赛的相,它是随时变化的。但是我有个常住不动的,什么现相都不分,不随它转。那个就是我们常住不动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不随缘转,心不被境转,外头什么境界相转不动我们的心;我们心能够转...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
1986年3月,《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收藏】禅诗三百首2
《楞严经》中说:“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此。”又有偈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缘离,是则常真实。”深谙禅理的苏轼试图通过琴诗说明禅门的奥理。诗人设了两个假设句,两个反问句,说明生灭的微妙。妙音为无,如何能自鸣匣中,又怎么能从指头上听到?只有当有无相生...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二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二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第二卷之六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
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讲述闻思修的过程(2)
观世音菩萨的闻思修,是从闻性起修。接下来观世音菩萨讲述了其闻思修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想修学耳根圆通法门的人而言,很有参考意义。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最初于耳根闻性中,契入无为圣性流而亡失有为之所。无为所契入就是寂空地,此时动静二相...
罗立群:观音本生叙述·妙善故事·千手观音
最有趣的是《楞严经》,此经叙述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数恒河沙劫,师从观世音如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习得耳根圆通法门,缘心自在,成就菩提。观世音如来因感叹弟子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弟子“观世音”名号,使其观听十方圆明,于是观音名号遍十方界。《楞严经》是大乘佛教极其重要的经典,按此经说法,观世...
翰墨雅韵,亘古长青:195件禁止出境文物系列(11)书法篇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宋上海博物馆王安石以治政和文学名世,书法亦颇有造诣,时人评他的书法近学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和北宋书法家沈辽,得沈之清劲,远绍晋宋。北宋《宣和书谱》这样称赞他的书法,“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
上博新展预告丨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32.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2件捐赠陶器+馆藏66件/组陶器)2021.11-30—2022.1.9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捐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