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由细菌病毒等诱发的癌症
阐明某些生物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有助于警示人们重视这些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从而减少相关癌症的发病是有重要意义的。作者与公众号简介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复旦大学全新发现:特殊巨噬细胞促进肝癌发展
01复旦大学王红阳和陈磊团队在《自然·癌症》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巨噬细胞亚型在肝癌(HCC)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利用共检测索引(CODEX)技术,深入解析了HCC肿瘤微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并发现了波形蛋白(VIM)高表达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1β增强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促进...
...胡颖课题组发现内质网应激与DNA损伤应答系统串扰新机制 为癌症...
ERStress)与DNA损伤应答(DNADamageResponse,DDR)系统间的全新串扰机制,相关成果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上,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潜在联合靶向策略。
复旦教授联手产业大牛创业,高发癌症有望迎来新解法
与涂超一起搭档创业的应天雷,现在是博奥明赛共同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曾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NIH)抗体工程实验室访问学者,在美期间两次获得美国联邦技术转移奖,拥有6项美国专利,15项中国专利,其中2项PCT专利成功授权给默克等知名跨国药企,回国之后成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同时担任抗...
...首创CD3L1抗体问世,癌症免疫治疗迎来新突破 | 专访复旦大学许杰
许杰博士许杰,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导、课题组长,长期开展肿瘤免疫疗法研究,发现了CD3L1等新的免疫逃逸机制和靶点,以独立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NatureChemcalBi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导开发的多种全新的肿瘤免疫药物和诊断方法已经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复旦大学江一舟团队发表重要综述:饮食干预对癌症等人类疾病的影响
导读:饮食作为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疾病进展产生深远影响(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近来,饮食干预已成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等人类疾病有前景的辅助治疗策略。3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研究团队在期刊《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Effectsofdietary...
回顾:32岁复旦女博士抗癌失败,临终遗言:人一生最该看透两件事
海归女硕士,复旦女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有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儿子,在自己岁月的前31年中,于娟的人生堪称完美。然而,在2009年12月,她却突然被诊断出罹患乳腺癌,而且是晚期,癌细胞转移得连骨头都黑了。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于娟拼尽全力和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天不遂人愿。她的生命还是定格在了32岁,...
张朝阳好幸运,54岁流浪博士身份确认,复旦毕业后留美,患有幻听
张朝阳好幸运,54岁流浪博士身份确认,复旦毕业后留美,患有幻听"从物理天才到街边流浪汉:一个博士的沦落之路"一个关于在美国流浪的华人博士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引发了人们对他经历的关注和同情。这位曾经的物理天才,如今却成了一名食不果腹的流浪汉,让人唏嘘不已。他是谁?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视频...
Science:人类癌症中肿瘤浸润B细胞蓝图被绘制
综上,这项工作创新性的描绘了肿瘤相关B细胞的转录组、BCR免疫组库和表观组的单细胞多组学图谱,并深入分析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不同路径、癌种特异性、分子特征、空间定位、潜在诱导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为后续B细胞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以及靶向B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45岁确诊癌症!洗澡时发现异常!医生紧急提醒……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青浦院区乳腺外科负责人2018年韩国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专业擅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乳房纤维腺瘤的微创旋切手术,尤其针对多发性乳房肿块的手术必要性和切口美观性,乳头溢液的筛查及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西医治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