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太原或襄阳?有3个原因
隋朝定都长安,到隋炀帝时期,将洛阳定为东都,隋炀帝经常居住在洛阳,隋末天下大乱时,隋炀帝在江都扬州,他一度想迁都扬州,直到被杀后,也没有实现。《旧唐书刘文静传》:文静曰:“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都说洛阳比西安好,是我国最著名的两个古都,来看看到底谁更好
洛阳和西安,都曾是13个朝代的都城,史称"十三朝古都"。然而,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更长,从东周、东汉到隋唐,长达1500多年。西安则是秦、汉、唐等王朝的故都,建都时间约800年。漫步在洛阳的古都遗迹中,感受那悠远绵长的历史。洛阳有著名的"三门三代之都",城门、宫门、陵园之门分别代表了三个时期东周、东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为何会在唐朝之后走向没落?
为了解决长安的粮荒问题,隋文帝发明了一种到洛阳"就食"的制度。所谓就食,说直白点就是皇帝带着大臣们去洛阳逃荒,以此来渡过长安缺粮的窘境。这种到洛阳就食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唐朝,公元682年,长安一代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宫廷之中也无粮可食,唐高宗李治只能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数在中途饿死。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同为13朝古都,西安和洛阳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因此每逢新的王朝建立,在选择都城之时,洛阳总是排在首选位置,可由于洛阳地势过于平坦,若是发生战乱,不利于防守,处于中心位置稍偏一些的长安,这才代替了洛阳。毕竟相较于难以防守的洛阳,背靠秦岭的长安,才算是真正的易守难攻。不过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城市,成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时期,可以规划为中国历史的前半段,也就...
李渊挟天子以令群雄,屈突通该何去何从?河东又是如何坚守了三年
上回讲到,李渊率领唐军顺利渡过黄河直趋关中,经过了十多天激烈的攻城战后拿下了隋王朝的首都长安。占领长安后的李渊拥立了代王杨侑为新帝,自己总掌大权,在政治上挟天子而令群雄占据了大义名分。再加上他们家本来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很快的他就获得关内士族的支持,稳固了关中大部分地区。
长安挽歌:古都长安没落原因探究
虽然洛阳背靠的河洛盆地要远小于关中,但其居于天下正中,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洛阳直面中原,以它来沟通全国经济的成本要远低于长安。从全国视角上来看,它的战略地位不亚于长安城,而且整体来看经济潜力更大。但是隋唐两代难以摆脱的关陇门阀集团,凭借着超然的政治地位,依然将首都定在了长安,这种政治惯例所产生的定都...
西安和洛阳同为古都,到底谁更胜一筹?看完你就明白了
西安(古称长安)和洛阳都被认为是“十三朝古都”,历史上都曾是多个朝代的国都。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而洛阳则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在此建都。
洛阳隋唐史学会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争议根源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是经过洛阳市民政局批准的、由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社团组织。“律师函发出后还没收到对方的回应,暂时还是联系不上的状态。”王恺说,在《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自己去看过觉得整体不错,只是部分涉及洛阳的情节存在失实。他认为,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影片,将故事发生...
洛阳可不是长安的替补
隋炀帝重修洛阳城,以此为大运河的中轴,目的是对辽东用兵。北朝政权多是“长安主”,导致辽东被高句丽窃据。隋炀帝转向“洛阳主”,因从洛阳出发,水路可达华北,便于运兵、输粮,可惜三征皆北。唐李渊时,又回归“长安主”,他担心李世民割据,不许出镇洛阳。李世民即位后,曾想移都洛阳。一是在隋末战争中,他在洛阳...
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引热议,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不为蹭热度,没...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在声明中主要强调两点:一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为动画历史片,并非虚构戏说历史。二是该影片中多处情节明显与历史严重不符。例如,1.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2.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3.“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