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平: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在德国国防军部和经济部的支持下,德国军事顾问所主导的中德军事和经济合作,使国民政府得以有效地进行对日抗战准备,使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叫嚣成为笑柄,并使日军同中国军队形成近三年的战略相持局面。三、苏联援助中国抗战总起来讲,国内学界对于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尚待挖掘的俄文史料非常非常...
改革开放后,中苏关系为何没能及时改善?邓小平:3大障碍是要因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苏联派出代表团到中国的驻苏大使馆进行吊唁,勃列日涅夫也多次表示了想和中国重修旧好的信号。只是两国关系并没有向曾经对立了几十年的中美一样进展神速,甚至在改革开放的十年内都未曾发生改变,原因就在于邓小平在1979年8月所表明的横亘在中苏关系改善之间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就是苏联在中国边...
上世纪,中苏关系几经转变,为何从同志发展成后来的对手关系?
直至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才稍稍呈现出一定的改善迹象。而这时已经处于美苏冷战末期,再过几年,苏联就解体了。苏联曾经欺负过我们,妄图抢占我们的各种资源;但同时也做过许多有利于我们的事,在我们最艰难的时期帮助过我们,他们甚至不去期待任何回报,就能为我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那...
从朝鲜战场看中苏关系,曲折而且诡异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的援助主要流向国民党,而非共产党,使中苏关系更加曲折。1945年,美苏在雅尔塔达成协议,苏联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并划分中国和日本的利益,但这些利益大部分落入苏联手中。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夕,国民政府被迫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丧失大量利益。蒋介石最初不愿签署这一协议,但苏联威胁...
五分钟了解《冷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间长期对峙与竞争的时期
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背景二战后盟军占领下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5年9月11日至10月2日的伦敦第一届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开始,围绕与意、罗、保、匈、芬五个次要敌国缔结和约的问题,...
平江与秋收起义的关系——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和秋收...
8月9日至12日,两支平江人领导的部队同向开赴修水,浏阳义勇军则抵达江西铜鼓(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余洒度、余贲民在修水县召开会议商议整编部队事宜,余洒度通过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关系,将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工农义勇军整合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会议“决议将警卫团改为第一团,浏阳苏先骏部队为第三团,余贲民部分补两团”,将...
中苏关系到底怎样?蜜月期时亲如兄弟,为何最后又刀兵相见?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关系先是进入了蜜月期,后来又宣告破裂兵戎相向,这中间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波折?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光速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是服务于美苏争霸战略需要的。当时蒋介石明显跟美国比较亲近,对于意识形态完全不一样的苏联,争取援助的同时满满都是戒备。
【世界知识】李静雅 张也:美俄历史性换囚背后的“热闹”与“门道”
2024年8月1日晚间,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莫斯科“伏努科沃-2”机场的飞机舷梯旁,迎接美俄换囚行动中获释返俄公民。换囚是美俄(苏)博弈的重要手段纵览美苏交往史,换囚从来都不是罕见事件。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复杂微妙,两国既是领导两个对立阵营的“敌国”,又不得不采取必要手段,防范局势在紧张对峙过程中失控。囚犯交...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
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蕴含着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思考和长期探索,它来源于“中间地带”的理论。关于国际格局的划分,毛泽东最早提出的是一个“中间地带”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恶化,国共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原先设想的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使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已无可能。在形势转换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46...
印度外长苏杰生怒怼欧洲:印中关系与俄乌冲突无关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王盼盼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日前访问捷克和斯洛伐克。6月3日,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的Globsec2022论坛会议上,苏杰生怒怼欧洲要求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并将印度对俄立场与印中关系挂钩的呼声。苏杰生表示,印中关系与俄乌冲突无关,印度完全有能力管理与中国的关系。欧洲既然还在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