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游庐山时写下的另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其实也是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好像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我觉得这首诗和《庐山烟雨浙江潮》都是苏东坡第一次游庐山时先后写下的,因为这两首诗表达的是道的一体两面,如...
打卡!时政小测验
D.《题西林壁》苏轼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D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摆脱贫困·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等文中引用释义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路过江西九江,游览了庐山。瑰丽的山水激发了诗人的逸兴壮思,写下多首庐山记...
“大思政”培养“红墨”新人
“大思政”培养“红墨”新人从组织学生欣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刘宪华演唱的《题西林壁》片段到引导学生体会翻译家许渊冲的英文译本之美,再自然引入将高级语言编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近日,在西安科技大学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的“编译原理”课堂上,学生们被教师张小艳的授课深深吸引了。作为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标兵,...
CCTV-1 纪录片《文脉春秋·九江》全评述三:诗画之城的天际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一山二水满城诗,九江就是一座诗歌之城。地名字幕:九江陶靖节祠在这些璀璨的群星中,有两个人对于九江是更加特殊的存在。晋代的陶渊明开启田园诗风,备受后世推崇;地名字幕:九江黄庭坚墓宋代的黄庭...
苏轼《题西林壁》:最讲道理的写景诗
苏轼《题西林壁》:最讲道理的写景诗丁启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奉召离开黄州(在今湖北黄冈市),赴汝州(今汝州市,在今河南省中西部)任知州,路过庐山,在那里逗留十多天游览庐山时所作。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题西林壁》开课
中国侨网4月8日电据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5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题西林壁》开课,来自28个国家58665个登录点的师生跟随镜头来到浙江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通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感受一代文豪的智慧与才情(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在苏东坡纪念馆,外景老师焦晓以讲
未来讲堂|苏轼《题西林壁》 诵读:姚迪
题西林壁,是题诗在江西庐山西麓西林寺的墙壁上。此诗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途经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时所作。诗中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诗人游山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就有不同的形态:向横扫视,山岭绵延起伏;从竖俯仰,山峰...
视频:四年级上册课文9《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文讲解
题西林壁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作者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告诉我们,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上海市首批20所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学校今天挂牌
从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记》、庐山的《题西林壁》,到南京、扬州的《书湖阴先生壁》《次北固山下》等,最后到长三角洲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扬子江》等,一边学习诗文一边画长江,既拓宽了文化视野,又熟悉了地理知识。在第一单元学习时,老师还会选取同样围绕三峡展开的郦道元《三峡》...
锐评丨用好两支妙笔 讲好普洱故事
同时也要避免苏东坡《题西林壁》中所说的认知误区,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将自己的思想认识锁定在“此山”之中,既无法真正认识“此山”,也无法穿越“此山”抵达“彼山”。所以,在历练脚力的同时,也要扩展视野,将自己的家乡放置到更大平台和格局中观照,使作品不拘囿于方寸之见,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