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及其作品解读:人性关怀与创伤书写
小说悲剧性的结尾使叙事更具张力,也更凸显了女性面临的困境,引起人们反思性别暴力对个人造成的压迫。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郝岚曾从《素食主义者》与西方文学关系的角度对英惠的行为进行过解读。她认为韩江笔下的女主人公以素食表达的沉默的反抗与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存在某种关联,也因此韩江文学与西方文学产生了契合...
2024天e网络文学大赛入围名单今起公示
作品:《婴瞳》作品内容:《婴瞳》通过一个被传统世俗观念捆绑的家庭不能生育引发的悲剧,解读了人性执念悲惨的罪与罚。一对男童的到来,让这个家变得诡异重重。不能生育的夫妻,机缘巧合下,领养了两名婴儿小宇和嘉桦,而他们的到来引发了一系列的意外……评语:作品将背景设置在封建落后的环境中,因主人公不能生育...
1901-2024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获奖词
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1923年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当你老了》、《丽达与天鹅》等。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
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有多少次擦肩而过?鲁迅上榜,她真没想到
优秀的作品无论在哪里都能受到欢迎,译本的《骆驼祥子》在美国热销,甚至引起了诺贝尔奖评委的关注。在阅读之后,他们认为这部小说十分出色,但在某些方面显得虎头蛇尾,尤其是结尾部分显得有些突兀。评委之所以认为这部小说不够平衡,是因为伊万·金对结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结尾从悲剧转变为圆满,改变了老舍原有的意图...
曾攀:新时代文学的世界意识、时代主体与未来想象
由此,揭开面纱之际,即是融汇中西之举,这是徐则臣的“到世界去”,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在世界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世界”对于当代中国意味着更为深广的意义,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但只要具有较高审美水准,并且能够准确而巧妙表达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便可传之久远。在小说中,“我”是...
以优秀文艺作品铸魂育人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2024天津音乐学院...
《兰花花》是一首产生于陕北流传于全国的叙事歌曲(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歌曲强烈控诉了旧时代包办婚姻对自由爱情的摧残,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追求幸福婚姻的青年女子蓝花花。然而,在封建社会,她不可避免地要以生命为代价而走向悲剧的结局。音乐会下半场由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演奏作曲家鲍元恺的交响组曲《炎黄风情-兰花花》。乐曲的...
桫椤丨爽感应是网络文学价值和意义的载体
《鲲龙》(月影风声)以我国自主研发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为主线,讲述了新时代里的航空人发扬老一辈开拓创新、严谨务实的精神,十年磨一剑,攻坚克难勇攀科技和制造业高峰的精彩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再造是另一个重要的选材和主题方向。上榜作品中,《洛九针》(希行)以架空叙事讲述了墨门后代洛七星继承姐姐洛...
探照灯好书7月入围30部中外文学佳作发布
《檀香刑》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讲述戏班班主孙丙组织乡民反抗殖民者却被施以“檀香刑”的悲剧故事。剧作中,传统山东琴书、茂腔与歌剧艺术交汇融合,人性欲望与民族大义相互碰撞,爆发出辉煌的艺术之美。《锦衣》是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正式发表的首部作品。故事以清朝末年、革命烽烟正起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融合“人鸡...
不要只在孩子身上找寻成人的影子——法国文学中的育人思想
法国第一部旨在教育儿童的文学作品是1695年由神学家、诗人费内隆创作的《忒勒玛科斯历险记》。1689年,作家被路易十四任命为其孙、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家庭教师后,便着手为时年七岁的“小太子”量身打造这本杂糅了文化与历史常识、探险故事、社会风俗差异和政治制度讨论的作品。故事以倒叙的形式,描绘了忒勒玛科斯遇见曾与其...
《繁花》背后,是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和文学改编的与时俱进
唯其如此,文艺的持续繁荣与百花齐放,确也需要《繁花》这样的作品;《繁花》这样的作品,在新时代文艺百花园里,理应占有一席重要位置。成功转化得益于原著丰厚的文学营养显然,《繁花》与《围城》从长篇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即文学思维到视听思维的成功转化,共同点在都得益于原著丰厚的文学营养。相距近30年,《繁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