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德性与制度相融通的诚信文化
综上所述,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诚信文化,既要萃取我国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本体论、道义论和德性论精华,又要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联合奖罚机制作用,如此,才能够涵养化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信念和道德人格,培育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有力遏制社会各领域的诚信失范问题,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德性与制度相融通的诚信文化-光明日报-光明网
????综上所述,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诚信文化,既要萃取我国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的本体论、道义论和德性论精华,又要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联合奖罚机制作用,如此,才能够涵养化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信念和道德人格,培育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有力遏制社会各领域的诚信失范问题,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
中西古典德性与价值的共契
????中西古典思想家对于德性、自然、政制、人性等根本议题有共通的见解,在德性和价值理念上尤为契合。在古希腊的伦理思想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城邦和个人的德性完善。柏拉图尤其强调智慧、节制、正义、勇敢这四枢德的培育,既区分常人德性与哲人德性,又表明各种德性统一于最高类型的知识或智慧。孔子注重仁义礼...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
“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德性”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也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政策是精神文明的旗帜和风向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公民的品德修养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好政策”能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邪恶贪婪的部分。“好政策”有利于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对于我国特殊国...
与邓安庆对话:《西方道德哲学通史》新书分享,探索哲学与文学的交汇
该系列预计出版10卷,目前已出版2卷:《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导论卷):道义实存论伦理学》和《西方道德哲学通史(古希腊罗马卷):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王俊教授请邓安庆教授介绍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尤其是对伦理学的基本理解。邓教授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基本区分入手,理论哲学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实践哲学中是在...
孟学研究 | 郑治文: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
孟子性善论“仁义内在”“君子所性”“反身而诚”的3层内涵,正好分别证明了道德(“善”)依据在“我”(人)、道德选择在“我”以及道德实现在“我”的3个问题,由此才能真正确立“我”作为道德主体而存在的意义,奠定儒家道德主体的精神(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当然,在称述孟子性善论证立道德主体的贡献时,我们也须在德性与德行、道德...
陆天然:道德与德道的哲学思考
德道,指个人或社会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人类追求完善人格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德道的核心在于个体或社会的德性修养和品德养成,即通过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二、道德与德道的关系道德与德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总体,而德道则是这种规范在个体身上的...
道德是义务责任,还是勇气驱动?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
但是麦金太尔所强调的是在古典时期美德有一个支配性的人生目的,在他看来,没有一个作为统一体的对整个人生目标的支配性观念,我们对某些个人美德的观念就必然是零碎片段的;“单数的德性”是指美德简约为单纯的道德方面的美德,在这一时期,美德不再依赖于某种别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某种别的“好”而被实践,而是为了自身...
人类道德增强与人格同一性
[9]所以,道德增强会对人格同一性造成困扰,如人格同一性的模糊化、自我认同的断裂,进而给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判断等现实问题带来困扰。无论是道德增强派的辩护,还是反道德增强派的批判,双方在是否干预人格同一性问题论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道德增强是否会颠覆人的本质(属性)和改变身份认同;第二,道德增强是否...
东西问丨邵龙宝:为何说比较中西“德性”有利人类第三次启蒙?
可见,中西德性思想二者融合创新,有利于促进人类第三次启蒙,中国德性文化注重悟道、证道和践道,使人性与天道相合即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互动,是生气勃勃、直觉顿悟的;西方理性、智慧强调逻辑推理,善于构建伦理道德庞大的形式逻辑的体系。一个重德性,一个重智慧;一个讲性善,一个讲性恶,使得智能化时代的当代人真正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