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其实很实用第73章:大道无为的智慧,勇敢背后的抉择
仔细分析起来,赵云这一劝非但不是他胆怯,反倒更显出他的勇敢以及超越常人的出众谋略,更具有深谋远虑的眼光。先看《道德经》中如何论述“勇敢”。《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本章中,老子以一个“勇”字开篇,前半部分讲天道的生杀、利害、好恶十分微妙,甚至连圣人都不能完全理解其奥妙:后半部分讲道发生作用时完全是自然的,不用人为的造作,自然能够得到完美的结果。“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在这里,“敢”的意义可以延伸为自身招致灾祸的鲁莽不智的行为。鲁莽是一种性格缺陷,这种...
《道德经》说,敢作敢为就会丧命,这句话真吓人
“勇于敢”代表坚强,“勇于不敢”代表柔弱。《道德经》第76章中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就是说: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这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这一类。这句话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可以互相呼应。老子基本上不提倡“坚强”。《道德经》第42章提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
《道德经》其实很实用第72章:千年传承,社会管理的典范
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显然和魏征有密切的关系,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后来更是被李世民经常提起,成为他宽仁治天下的理论基础。先哲的思想往往是相通的,在荀子之前,《道德经》中也曾有相同的论述。《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
以“道”解“道”,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第63章
山顶洞人《佛道一如道德经》解析:要理解这一章,一定要把握禅宗“无二相”的思想。“为无为”,就是有为法的修身、养性、处事,是为了达到“无为”的境界。“事无事”,就是现在工作是为了将来不必工作;现在努力修行,是为了将来“不必修行”。“味无味”就是今天体会酸甜苦辣是为了明天达到一切淡如水的境界。
法圣书院安伦教授:《道德经》“圣人处下”的智慧
人和人之间相争,至少是在抵消消耗自己的力量,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祸患,重则两败俱伤,甚至可能导致自己的灭亡(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事实上,不争有三大好处:首先是不留怨咎忧患;其次是不自我耗损、不蹈危险;第三是不争反而能完胜。如《道德经》第73章所说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这正是执政圣人效法的大道。
劝现代人不要瞎读《道德经》——读得越多,你越糊涂
《道德经》原是我国的大思想家李耳,也就是老子在春秋时期撰写的一部作品,据说老子在成书《道德经》之后就隐居遁世了,没有再留下过其他的作品。关于宗教这块,道教是我们的国教,这个没有问题。但道教的创始人并非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大概比孔子大20岁左右;道教成立于老子去世之后的五百年,也就是东汉时期,一...
三全本有了《老子》,为什么又出了一本《道德经》
因为“德”是从“道”那里得来的,因此二者的内容又是一致的,这就是《道德经》二十一章说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中主要阐述“道”的“道经”为上篇,主要阐述“德”的“德经”为下篇(马王堆帛书本是“德经”在前为上篇,“道经”在后为下篇)。
光明日报:《道德经》的世界性
《道德经》是被译介得最多的中国典籍,据统计,已经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凡数千种,其在英语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结合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美国经典中的〈道德经〉:文本、传统与翻译》(2017)文后提供的《道德经》英译目录与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学者邰谧侠(MishaTadd)整理的“《老子...
太厉害了︱井陉73岁老人手抄《三国演义》:3年写...
(燕赵老年报讯)73岁的王云剑先生用3年时间终于抄写完《三国演义》。全书以篆书抄写,线装共12册,63万余字,还配了22幅人物绣像,用去4尺宣纸230张。王云剑是井陉县上安镇白王庄村人,鹿泉监狱退休干部,2003年开始学习小篆。他说:“老了干点啥?不会打麻将、不喜瞎侃,有些小篆基础,精力也可以,写名著吧!”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