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资治通鉴》要怎么看?从这4点看知兴衰,则知进退
一、以史为鉴思考人性。《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古典编年史,着重探讨了人性。司马光在294卷的历史故事中,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性画卷。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从而在工作与生活中与人更好地相处。例如,在魏文侯守信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君王对诚信的坚守,这种品质赢得了臣民的信赖,使国...
司马光的诚与信
司马光认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他曾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正因为这样,在历史上司马光曾与孔子、孟子一起,被奉为儒家三圣。《宋史》评价司马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诚心自然,天下敬信”,清人陈宏谋也赞誉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笃奉诚与信,并非与生...
“二十四史”是什么?包括哪些史书?一篇文章快速了解
《资治通鉴》虽然不属于"二十四史",但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编撰者司马光在编写这部书的时候,据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埋头苦干。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放在今天怕是要被叫"工作狂"了。不过司马光的辛苦没有白费,《资治通鉴》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总结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它告诉我们历史不仅仅是...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个性一样,如匕首,似投枪,逻辑严谨,论证有力,夹叙夹议,大开大合,真正做到了是思想的武器。他的一篇《答司马谏议书》如唇枪舌剑,逼得司马光暂时离开政坛,专心去写书。在董宇辉看来,《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孩子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故事的很好的文学读本,能够帮助读者完整了解八大家的生平故事...
回顾:文人误国有多厉害!苏辙的一篇文章,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作为一个女人,高太后的行为似乎印证了那句古老的谚语:“头发长见识短”。在她的操纵下,一些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如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得以重返京城。他们一回到京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废除新法的行动,这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倒退。这些人将之前实施的青苗法、市易法等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民众的法令统统...
漆侠:论历史研究的方法
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样是既注意材料的搜集,又注意材料的考订(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他将搜集来的史料,以年系月,以月系日,将材料分别列于年月日当中,按时间先后将材料排列起来。先作长编,然后又对所使用的材料,考核其异同,作了《通鉴考异》。考异就是对材料,真伪的辨别,对材料的分析。这种辨别和分析,是史家必具的一个基...
一篇文章带我们复盘2000年前的“春秋决狱”
书中既有王安石、司马光等朝廷大员关于某一法令如何适用的争论,也有讼师这一特殊职业、城隍这一民间信仰对于中华司法体系的不同影响。通过鞭辟入里的阐述,作者证明了:在法律技术层面,中国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并不落后于同期西方法律,甚至犹有胜之,虽因近代发展进程而退出历史舞台,但“传统中国法”并未终结也不会...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崩,十岁的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起用司马光等“旧党”官员。司马光一条一条地废除了新法。王安石也心情郁郁,不久便撒手人寰了。王安石临终前的绝笔是一首《新花》:《新花》王安石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积累:求变求新
4、正统不必常相继。——[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答郭长官书》释义:正统的东西也没有死守不变的必要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史记·商君列传》释义: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6、创造性过程可能涉及发现和发明。只要一件事情用新的方法去完成或...
江苏镇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摘自《宋史》)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