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氏道德经》走进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
讲到《姬氏道德经》的六卷,这是《姬氏道德经》不同于通行本的主要特征。与通行本81章散乱的结构不同,《姬氏道德经》呈现出“一种合乎逻辑的严谨的形式”。与通行本的“杂乱”“分割”相比,《姬氏道德经》似乎更易读易记,由于姬英明先生在出版说明中首次讲述了《姬氏道德经》的修习次第,所以也更好理解参悟了。那...
怎么理解《道德经》的“上善若水”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我们首先看第一句,意思是:最上等的“好”就跟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处在大家不愿意待的低处,因此最接近“大道”。而对我们...
帛书版《道德经》解读,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译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因此,有智慧的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
《道德经》第十一章——“无”中的大智慧:空间与实用的完美交融
这些“无”不是虚无,而是一种留白、一种空间,它们赋予了这些物品真正的功能和意义。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恰恰道出了“有”与“无”之间的深刻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看似“无”的部分,在默默地发挥着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社会的一些实...
进哥讲老子《道德经》:二章有无相生,这才是管理的至高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讲的都是圣人之道、修养之道,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董宇辉也多次在直播间推介和解读《道德经》。《道德经》虽然只有区区5000言,却是一部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智慧宝典,对我们为...
《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这一章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老子的“理想国”中,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不用智能,自得其乐。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家不宜过大,人口也不宜过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其中,“小国寡民...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感受:在《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中,老子对战争与和平、杀戮与仁慈的深刻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冲突与和谐。在老子看来,兵器是不祥之物,是破坏和谐、带来灾难的根源。因此,真正的君子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武力,而是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战争与冲突似乎总是难以避免。...
《道德经》第51章:学习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曾经满怀期许地写下对幼子诸葛瞻的教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将修身、养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古往今来,告诉我们注重修身、养德的理论在经典中并不少见,比如《道德经》的这一章内容。《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原文...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第一章交融厚植文明基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回溯,从“两个结合”中寻根,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源,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受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生不息、古今交融、中西交汇,在现代化探索...
《道德经》解析第六十四章:慎始如终。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
《道德经》解析第六十四章:慎始如终。处世治商底层认知系列注释[1]持:保持,维护。[2]兆:苗头、征兆、迹象。[3]泮:分散、消除,化解。译文局势安定时容易把握时机,事情还没有露出迹象时,更容易做出周密的谋划。事物力量脆弱的时候更容易化解。事情还处于细微阶段时更容易解决。矛盾最好在它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