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自我意识"概念的研究取得成果 有可能在机器人身上复制
在《机器人科学》(ScienceRobotics)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一位认知机器人学家、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和一位精神病学家讨论了人类的"自我意识"概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人来加深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我"的体验,或者说拥有"自我"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每天都是同一个自...
这可能是今年「暴击」我最多次的一套心理书!
在阿德勒心理学系列的《从此刻开始幸福》中,岸见一郎用相当清晰简洁的方式,为我们梳理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基础知识,开篇便引入了几大关键概念:目的论、人际关系论、整体论与生活风格。一、目的论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案例:假设一个孩子不想去上学,他可能会“产生”身体不适的症状,例如头痛或腹痛。当父母因他的...
...与计算机双料大佬万字长文深度解读“科学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比如,物理学可以很轻松地测量微秒级的时间,但是对地质学来说,最小的时间刻度也要一万年,不同代际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线。有些对象在早先不具备操作定义,比如心理学研究的情绪、性格,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人们设计出一系列具备操作定义的数值,作为这些概念的“代理”,例如通过问卷获得的量表,情绪发生时伴随的生理指...
李公明︱一周书记:“与魔鬼订立契约”的……时代与“人民”
2014;张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9月)据称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论述纳粹党人的超自然想象的历史来源及种种表现的专著,揭示了希特勒及纳粹党人如何从雅利安-日耳曼宗教与民间传说和神话、包括秘术和神智学等神秘主义思想以及从占星术到超心理学等...
为什么我们身边的“NPD”越来越多?
EthanWatters是一位美国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科普记者,他在《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中曾提到:“当一个民族文化在经历社会上广泛的焦虑和冲突时,特别容易被新的心理概念乘虚而入。我们对心理疾病的看法会反映我们自身重视什么,恐惧什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试着讨论下NPD泛滥背后的痛苦与恐惧。给人带来痛苦...
审辩式思维与心理健康——6月30日在“第11届中部心理学学术大会...
(2024年6月30日在“第11届中部心理学学术大会”发言的文字稿)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按:谢小庆老师发言的主要观点是:拥有明确、坚定、虔诚信仰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具有审辩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的人,更容易建立信仰,从而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独家专访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对违法少年的刑事司法介入也是一种...
未成年人犯罪有何心理特征?他们因何而犯罪?当今社会又该如何预防及惩戒未成年人犯罪?近日,央广网独家专访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定义——“校园霸凌”准确吗?对于媒体报道中常见的“校园霸凌”一词,李玫瑾认为,校园欺负、霸凌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不同性质的概念,她按照恶劣程度对这些行为进行了划分。
失译:数字游戏、心理健康与有问题的“游戏成瘾”概念(中)
我书中的那一章简单介绍了这个问题,即早期的研究其实认为成瘾可以积极可以消极,在此基础上,其他研究者后来提出了完全负面意义的“游戏成瘾”概念,进而促成了第5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手册》(DSM-5)最后的建议,认为游戏成瘾这种现象或许的确存在。我其实很好奇,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国医学是怎么看待成瘾的。是不是像...
心理学为啥叫人“变态”?最初汉语使用者咋想的?一文回顾百年流变...
在所能查到的资料中,该词最早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由日本高岛平三郎原著、田吴炤译述、经总理学务大臣审定的《教育心理学》一书。该书在《心理学之种类》一章中指出:古人云:人心不同如其面。吾等之心,诚不能无所差异。然人类同居于一世界,而其发达不有一定之次序,则不问其差异如何,皆有普通之心...
胡安焉:不设计人生的人|好久不见
他在最后一章写道,“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希望没有出生到这个世界”,但他也承认,“在写作中,我渐渐看清楚真实的自己,并反省自己,也学会了肯定和爱自己,并由此通往内心的平和、坦荡、充实和满足。”今天,人们热衷于分析原生家庭的创伤、分享“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方法——从心理学到身心灵的自我学习,从贴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