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出人头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它竟与苏轼有关
事后,欧阳修向同僚梅尧臣询问此典出处,梅尧臣笑答:“此乃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蜀鉴》中的小故事,非杜撰也。”欧阳修听后,更加钦佩苏轼的博学多才,感叹道:“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为“我应当让此人高出我一头”,这便是“出人头地”成语的由来。后来,经过核实,苏轼的文章确实无可挑剔,最...
国宝小课堂开课啦!教你一招分辨黄庭坚和苏轼的书法
李公麟的画作《西园雅集卷》描绘了文人雅士们聚会的场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黄庭坚和苏轼也在其中。两人亦师亦友,甚至会互相调侃对方的书法,一个说对方是“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枯梢挂蛇”,一个锐评回击“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究竟谁是“枯树挂蛇”,谁是“石压蛤蟆”,一招教你来分辨!看《#...
晏敏敏受邀为琴剧《古琴里的苏轼》作曲:音乐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她深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为了能创作出贴合音乐剧需求的音乐,晏敏敏开始深入研究与苏轼相关的古籍资料,从中汲取灵感。她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探寻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情感以及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在创作期间,晏敏敏日夜兼程,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经过她的精心雕琢和千锤百炼。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
古茶诗解析:雄视百代苏轼系列二十二《留题显圣寺》
焦坑茶也因苏轼“代言”而一炮走红,成为时人竞相追捧的宋代名茶。易武探春“国际美味奖”最高评级苏轼还曾于1100年冬,由海南回归时,二度来到南康,但仍然没有见到他心心想念的幽人-田辟。只留下了两首诗和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苏轼在浮石的故事。千头橘典故千头橘,又称“千头木奴”。《三国志》记载:汉末...
金生杨谈苏母相夫教子的大背景:在宋代是一种普遍现象
“千古贤母程夫人,一门父子三词客!”随着“三苏”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她以伟大女性的力量,造就了“三苏”的辉煌。而话剧《苏母》的启动,正是为东坡的诞辰写下了一个特别的注脚。该剧描绘苏轼母亲程夫人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的故事,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家风经典。引导广大...
古茶诗词解析:雄视百代苏轼系列之八《记梦回文二首》(之一)
写作背景1080年,经过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石)任团练副使,既无实权,也没有薪水可拿,生活一度十分困窘(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借到”城东的一块荒地,带领全家开垦、耕种,他将这块地称为“东坡”。按照前序,本诗作于1081年12月15日。大雪之后,天气放晴。苏轼梦到用雪水烹煎贡茶-...
辛柏青版苏东坡征服杭州观众 话剧《苏堤春晓》回“老家”演出
一年不到,这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编剧、导演,辛柏青、苏青领衔主演的杭州“老市长”苏轼的故事,再度回到“老家”演出。杭州观众也是给足排面:对剧中的历史人物、诗词如数家珍,当历经艰辛周转,传闻中的苏公堤最终亮相时,不少观众没忍住鼓起了掌。打破传统,表现苏轼丰富的形象内涵《苏堤春晓》创新使用了山水...
古茶诗解析:苏轼系列之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本诗写作背景本诗作于1073-1074年,苏轼时年37、38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放杭州通判期间。从诗题看,苏轼到惠山(无锡)拜访老友钱道人,一同鉴茶品泉,并相携登临山顶,南望太湖而作。其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联历来为后世诗家和茶家推崇。
诗与歌的千年之约,中央歌剧院中国古诗词音乐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上演
背景素材文艺起源之初就是诗与歌的复合体,最早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六代乐舞,之后的诗经、楚辞也都是随着音乐吟咏,汉乐府则是采集民间歌谣加以整理,唐诗、宋词更是和乐而歌,根据曲调填词而成,其平仄对仗与音乐乐律有密切关系。诗韵与乐律的交融碰撞自古有之,两者交相辉映,构成历史长河中的千古回响。
人日草堂祭诗圣 李白杜甫高适千年之后再同框丨锦绣中国年
在今年的人日活动上,杜甫草堂博物馆李杜堂正式揭幕,常设展“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也正式开展。李杜堂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南门中轴线的第三重建筑,展厅匾额“李杜堂”三字取自北宋苏轼书法集字。据杜甫草堂博物馆展陈设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主题展聚焦李杜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