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服饰每一个纹样都在讲故事
破线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破线绣的纹样,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故事。苗族人将自己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内容,通过破线绣这样的刺绣技艺,一针一线地绣制在服饰上,用图案和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了他们独有的历史文献...
“00后”苗族姑娘“浙”里故事:用奋斗为青春作注脚
吴玉香是浙江交通集团老余杭北收费中心所的一名苗族“00后”收费班长,年仅二十出头的她,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与热情在收费岗位上绽放出别样光芒。2022年,来自湖南湘西的苗族女孩吴玉香带着对远方的憧憬和对梦想的追求,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浙江,成为一名高速公路收费员。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与挑战,她没有丝毫的胆怯...
走进创世神话世界!苗族古歌神话故事融媒体绘本发布
“苗族古歌神话故事绘本编辑工作于2016年启动,计划推出12本,将立体呈现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特色。”贵州人民出版社少儿出版策划部负责人刘晓岚介绍,作为融媒体绘本,新书还配套了苗族古歌演唱、绘本伴读、创作过程揭秘等内容,读者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感受苗族秘境,倾听古老苗歌。部分图片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记者:陈思思刘...
苗族新禾节的起源与远古时期苗族祖先获取谷种的故事紧密相连
苗族新禾节的起源与远古时期苗族祖先获取谷种的故事紧密相连。传说中,远古时候人间没有稻谷,苗族祖先为了获得谷种,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从天上的雷公(或称告呼)那里换取了谷种。然而,谷种不慎失火飞回天上,苗族祖先不得不再次设法取得谷种。最终,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取得了谷种并种植出稻谷。为了记住这个特殊的日...
乌蒙文韵 | 杨晓珍与织金苗族刺绣蜡染的故事
春日午后的阳光洒在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一个临街门面的展厅,增添了几丝温暖。在这家苗族刺绣、蜡染工坊内,杨晓珍开始讲述她和苗族刺绣、蜡染的故事。耳濡目染皆欢欣“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叫我小鸠妹。”杨晓珍生于1971年,在家里排行老九,父母取的乳名叫“小九妹”,哥哥姐姐说她机灵得像斑鸠,就叫她“小鸠妹”。
听听他们的《喊山》!苗族小伙回大山组乐队唱火家乡故事
听听他们的《喊山》!苗族小伙回大山组乐队唱火家乡故事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田甜厨师、快递员、水电工……原本在不同行业奋斗的四名90后湘西小伙龙岩华、石吉昌、吴金伍、龙和坤,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他们组建起乐队——“苗人三蛮”,并以苗族文化为基调自创了多首宣传家乡的歌曲。12月17日,当...
五十六个民族的故事『壮族』①布洛陀的传说
文化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汉字的音、义组合而成。据统计,共有10700多个字,其中定为正体字的有4918个。这些字都是从上百年或数百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牒诉、券约、师公唱本、山歌本、故事传说、族谱、信件和碑文中收集下来的,说明这种方块壮字在壮族地区民间曾...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文旅新宠”贵州,沉浸式探秘多彩非遗故事
节目还记录了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水族豆浆染制作技艺、通草堆画、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传统技艺,精致多元的手工艺品承载着历代百姓就地取材、善于创造的民间智慧。民以食为天,《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记录了金沙羊肉粉、花甜粑、凯里酸汤鱼、卫城辣子鸡、鱼酱酸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这背后蕴藏着当地人依山傍水形成独特的饮食...
三湘秘境 | 无文字的苗族之精神,土家先民的通衢与闹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画传承人梁德颂,今年53岁,苗族。他的苗画手艺是祖传下来的,从爷爷到父亲再到他,已经传了三代。他现场进行了苗画创作:直接在在一张白纸上勾画图案,没有照着图样画,也没有打底稿。各种题材都有,多为喜庆、吉祥、长寿、友谊等吉祥图案,也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图案中经常运用的有双凤朝...
发挥苗族民俗对农民思想的积极影响
因此,应该通过文化教育、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策略,发挥出苗族民俗的积极影响。其一,通过世代相传的中国民间故事、歌谣和节日庆典,如苗年、四月八、吃新节等,帮助农民接触并融入苗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智慧,以增强其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唤醒其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使他们自觉了解其来源、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其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