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之前:还原安史之乱前杜甫生活的历史图景
青年历史学者王炳文今年出版的《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一书,正是聚焦于开元前夕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详细地描摹了盛唐时代的政治、文化脉络,勾勒出杜甫的家世渊源和与之相关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呈现他在盛世背景下成长、浮沉的前半生。正如张国刚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的:“作者下笔的重点不是杜甫的游历,而是...
杜甫的三位一体,他的人生可歌可泣,他的故事流传百代,他的诗歌无可...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这标志着延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的战火终于被扑灭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消息传到蜀中时,已是一月多后。当时飘零寓居在四川梓州(四川三台)的杜甫听闻唐朝军队打败安史之乱的叛军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冲口唱出这首...
杜甫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先写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后写自己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直抒胸臆,奔涌直泻,明白如话,水到渠成,对仗工整,...
文史丨杜甫的老爸杜闲:都说“杜甫很忙”,他到底在忙些啥?
尽管杜甫本人仕途不顺,但他并没有仅仅把眼光局限于自己眼前的困窘,而是推己及人,由自己的饥寒看到百姓的疾苦,在忙于生计的同时更将天下万民诉诸笔端,藏于心田。天宝年间,在困守长安之时,他依然想到“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安史之乱后,杜甫又亲眼见证、亲身体会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杜甫作诗带红唐朝八个“酒鬼”,李白作为他偶像,为何排倒数第三
古人常说:“文人相轻。”越是有才华的大文豪,越是容易轻视别的文人。但是杜甫却是个例外,因为他生平最欣赏的诗人,正是与他同时代的李白。安史之乱以前,杜甫曾多次写诗表达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后来,李白卷入永王叛乱,身陷囹圄,杜甫因疑心他已遇不测,难过得半夜从床上爬起,瞪大眼睛,凝视月光下的屋梁发呆。
杜甫的历史图景:更好地理解杜甫,更好地理解唐代
对于杜甫,我们很熟悉(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小学时代的课本里,我们就知道那个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但我们对杜甫又很陌生,我们熟知的杜甫生平,大多是安史之乱爆发、他迁居成都之后的事情。那么在安史之乱之前杜甫生平的44年里发生过什么,我们却不甚了解。
杜甫的一生,以及主要作品
天宝十五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秦州:杜甫的短暂乐土(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即位。杜甫闻讯,舍妻抛子,从间道前往行在凤翔。大约是被他的忠诚打动,唐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这也是后世称杜甫为杜拾遗的由来。左拾遗级别为从八品上,比兵曹参军高不了多少。但是,拾遗属于谏诤官,相当于现代的纪检干部,负有向皇帝进谏的责任,级别虽低,却因接近中枢而前途...
历史的尘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很多人对李杜的生平有个认识误区,以为李白生活在“开元盛世”,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故“诗仙”的作品乐观昂扬。而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因而作品消沉悲凉。其实不然,杜甫本人是年长他仅十一岁的李白的忠实粉丝,两人皆完整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文史丨朱元璋、诸葛亮、杜甫……原来植树造林在古代,也是许多帝王...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营造草堂时,四处寻找树苗,亲自栽种。正如诗云:“独绕虚斋径,常待小爷柯。幽荫成颇杂,杂木剪还多。”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终于使草堂前院换新颜,确实像他在诗中写到的:“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筱涓涓净,雨裹红渠冉冉香。”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