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心是秤,王公大臣却不敢忘却君臣之礼。于是,他们或以“君臣宜一体”为由废祠入庙,或以君先臣后的布局而着意突出刘皇叔的帝王之尊。老百姓偏不买这个账,依旧我行我素,竟将刘备庙也统称为武侯祠了,并相沿至今。弄巧成拙,欲盖弥彰。那些封建的卫道士们,如果九泉有知,怕是也会啼笑皆非了。三...
成都始有武侯祠是在诸葛亮死后70年。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载:“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桓温伐蜀,夷少城,犹存孔明庙。”李雄于西晋永安元年(304年)称王,少城为秦时张仪筑,其范围约在今长顺街至东城根街,红光路与桂花巷之间。第二座武侯祠,并列于刘备墓旁。今天成都...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尾联点明了武侯祠与刘备庙的邻近关系,强调了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关系。诸葛亮的祠庙紧邻刘备的庙宇,两者共同享受着后人的祭祀。这一联不仅表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深厚友谊,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君臣关系的无限崇敬。《咏怀古迹(其四)》通过对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及其周边...
步入这片圣地,仿佛穿越回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庙的庄重、三顾堂的深情、武侯祠的肃穆,每一处古迹都诉说着一段段传奇佳话。古木参天,小径幽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隐士的淡泊,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深远意境之中。襄阳古城:岁月沉淀的历史丰碑作为中国四大...
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原本不是武侯祠,而是清初在刘备庙遗址上重建的奉祀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的祠庙。对此,已有人著文阐明。那么,成都历史上的武侯祠在哪里,其兴废又如何呢?1、成都最早的武侯祠在古代少城内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后,开始成都没有建祠祭祀。当时朝廷认为:“若尽顺民心,则渎而...
武侯祠后方的三义庙原名为三义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祭祀刘备、关羽、张飞之祠庙(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三义庙原址在提督街,一九九六年异地迁建于武侯祠。迁建后的三义庙整旧如旧,其形制、风貌与武侯祠之孔明殿、刘备殿天然相谐,浑然一体。三义庙后方为桃园,寓意桃园结义,里面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石头雕像。分别采用汉白玉、红色...
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在刘备殿的西廊,塑有14尊武将雕像。这些塑像中,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依次排列,就连黄忠都只是在第七位,其余都是蜀汉哪些武将?一、常山赵子龙,赵云在蜀汉的众多武将中,甚至是整个汉末三国的武将中,赵云都称得上备受推崇...
而在武侯祠的刘备庙中,刘谌因壮烈殉国得以陪祀。据说另一侧本有刘禅塑像,但在宋元期间陆续遭到破坏,时人不齿他的懦弱,故不再为他重塑雕像。对于这段历史,毛宗岗留下了“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的评价,令后人无不感慨叹息。
走近南侧正门,只见门口匾额上书“汉昭烈庙”四个大字,一侧墙壁上又刻着“武侯祠”。据载,这里最初是汉昭烈帝刘备的陵和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又在庙旁修建了武侯祠。武侯祠的香火一直很旺,明朝时,蜀王朱椿认为臣子庙的香火盖过了主子,不合礼法,于是将诸葛亮的祠堂并入刘备庙中,定名为“汉昭烈庙”。不...
武侯祠的加入使刘备庙一带游人大增。到了唐代,它居然成了一处天下闻名的游览胜地。杜甫《古柏行》“先主武侯同秘宫”,李商隐《武侯祠古柏》“蜀相阶前柏,龙蛇捧秘宫。荫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等诗句,真实地描述了武侯祠位于刘备庙后、刘备墓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