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永烈的尴尬事:本想义愤填膺地揭露抄袭者,但却踢到了钢板
主要作品有《牛胃的故事》《爱打扮的鸵鸟爸爸》《淘气的小斑马》等知识童话,《爱打扮的鸵鸟爸爸》获省文学创作二等奖。王坚看到了《人民日报》上叶永烈顺手牵羊把她列入了抄袭者的黑名单,自然心中不服气,她拿出的证据,是她的故事比叶永烈的版本要早,顿时,让叶永烈踢出的一脚,传导回钻心的疼痛。我们看看《人民...
40岁的鹰会拔掉羽毛,敲碎喙和爪子重获新生?这谣言骗了多少人?
在这种以伪科普的口吻创造的故事里,除了鹰,鸵鸟也无辜地成了受害鸟。鹰虽然被描述成一个不知死活的铁憨憨,但主旨毕竟还是励志。鸵鸟就惨了,在造谣者口中完全就是呆瓜。关于鸵鸟的说法是,它们在遇到危险后会把头埋进沙子里,这样自己看不见敌人,就以为敌人也看不见自己,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意思。事实上,鸵鸟...
沧海桑田的故事里遗存着先人记忆
因此,《我们从哪里来》倾向认为,凤凰的原型是鸵鸟。化石显示,这种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鸟类一直在中国生活到1.16万年前。它和大角鹿同为史前中国古人类的重要食物,而且商朝甲骨文中还有用网捕获活凤凰的记载。后来鸵鸟在中国完全绝灭,只是偶尔从西域进口,凤凰在民间的形象变得越来越远离鸵鸟而更像孔雀了。更加具有传奇色...
鸵鸟头埋沙里,是“掩耳盗铃”吗?
很多人就误认为,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脑袋埋进沙子,并将鸵鸟的这行为与我们小时候学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联系在一起,痛斥这是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心理。事实上,鸵鸟奔跑的时速一般处在60公里,为躲避狮子等动物的追捕最高可以达到72公里每小时。这么快的速度,在遇到危险时,怎么会不逃跑而坐以待毙呢?
鸵鸟遇到危险并不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不然早被残酷的自然界淘汰了
既然跟人类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密切的关系,那么从古至今有鸵鸟参与的各种传说、寓言故事也就向来不缺了。关于鸵鸟最著名的、流传度最高的传说,是这么一条:鸵鸟性格怯懦胆小,面对危险时常常会选择把头迅速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敌人就无法发现自己了。这个传说最初是由古罗马作家GaiusPliniusSecundus所创作的,到现在也...
没有计划的人一定被计划掉,不要做“鸵鸟人”和“鹦鹉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美国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在“一生的志愿”表格上认真地填写了127个目标(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这些目标包括: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
新华国际时评:西方“甩锅”的“狼逻辑”
从对社区感染不防不控到不追查病例的传播途径……种种“鸵鸟”做派,导致疫情在3月中旬开始集中暴发,而美国政客们之前一直标榜“我们国家控制得很好”“病毒会自己消失”……简言之,美国不仅白白浪费了中国奋力创造的珍贵时间窗口,还试图把自身防控不力的责任甩到中国头上,这不就是《伊索寓言》中赤裸裸的“狼逻辑”...
专访尤迪特·沙朗斯基:有关消逝的体验是一切文明的起源
然而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把一切都记录下来,或者由电子设备来替我们记录下所有的一切,这样或许就能以1:1的比例还原博尔赫斯笔下那张充满悖论的帝国地图了[博尔赫斯在寓言《关于科学的精确性》(OfExactitudeinScience)中提及的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帝国的绘图员绘制了一幅与该国尺寸一致的地图,囊括了帝国国土上的...
鸟给鳄鱼剔牙、斑羚飞渡……这些童话骗了你多少年?
这个故事来自沈石溪写的小说《斑羚飞渡》。首先生活在郁密丛林里的斑羚和鬣羚并不聚成大群。《斑羚飞渡》中所描述的“一大群”不会出现。其次,斑羚擅于攀岩,60度、甚至更陡的山坡都难不住它们,用不着这么舍命。灰斑羚通过沈石溪老师的讲述,可推断出他笔下的斑羚,只能是分布在西双版纳的长尾斑羚(N.caudatusy),而...
苏州作家钱欣葆又一作品入选教科书
此次他入选教科书的寓言《小鸵鸟和小山鹰》2004年发表于《少年日报》,曾入选《经典诗文三百篇》《语文经典读本》,被美国《世界日报》选载。故事讲述的是小鸵鸟羡慕小山鹰能够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鸵鸟妈妈告诉它不要悲观,因为鸵鸟有一双强壮有力的腿。小鸵鸟听了妈妈的劝告后,坚持天天刻苦锻炼奔跑,终于成了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