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 | 苏轼系列之三十六《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本诗作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杭州通判任上,时年38岁。诗题中“金山”指镇江(常润)金山寺。“圆通”长老因年龄已退居二线,“宝觉”长老时任金山寺住持。宋人《施注苏诗》:“熙宁甲寅在钱塘,闻移知密州之命,去杭经常润道中作。”大意:1074年,苏轼闻听山东密州知州任命已到,便经镇江(常润)返回杭...
苏东坡到底长什么样子?要从镇江金山寺一幅“东坡画像”说起
金山寺里,他看到好友李公麟留下的一幅《东坡画像》。李公麟和苏东坡亲密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因此,《东坡画像》还原了苏东坡年轻时的真实面貌,一见之下,异常感慨。65岁的苏东坡,如今已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看着这幅年轻时的画像,突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
苏轼与佛印
他的回文诗《题金山寺》堪称一绝:“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此诗反过来读亦是相同意境,同样传神地表现出金山寺月夜、破晓时美景,令人拍案称奇。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自海南岛流放地遇赦北上,这...
在黄州惠州儋州里浅读苏轼
北归途中,在润州的金山寺,苏轼见到好友李公麟为他画的像,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寓庄于谐,格调有些黯然,却在失意与自嘲交织的心境中,幽默地把黄州、惠州、儋州当作他一生的功业。说是功业,苏轼在“三州”期间的文学成就确实最高;说是功业,这“三州”又是苏轼人生最失意的低谷时期。这样的自我...
岳飞路过金山寺,道月禅师赠他一首保命诗,可惜他临终前才领悟
就这样,岳飞踏上了返回临安的路程。在这段路上,他路过了金山寺,来到寺内休息一会儿,也让自己静静心。金山寺从古至今的名气都是非常大的,不仅有白蛇传的传说,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来这里。来到这里总得留下些什么吧?于是,关于金山寺的诗词歌赋便留下来很多。尤其是苏轼,很喜欢在这里修心。
活动回顾丨还原真实的苏东坡:从“文学艺术家”到“政治家”,启示...
这首《自题金山寺画像》是苏东坡从海南被召回京,途经金山寺而作(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他在有感自己一生坎坷流离,政治抱负蹉跎于黄州、惠州、儋州等贬谪之地,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两个月后,苏东坡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东坡在常州与世长辞。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苏东坡一生最好的总结。
苏东坡十五次过润州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第一次途经润州留下的《游金山寺》《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甘露寺》三诗,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和(计十八首),乾隆在润州和苏轼诗共计二十六首,三诗占其和苏轼诗的四分之三。二苏轼第二次途经润州(熙宁七年)熙宁七年(1074),苏轼到常润赈灾,正月到润州,四月才离开润州,在润州三个...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又一次踏入熟悉的金山寺,他看到妙高台壁间那幅自己的画像依旧栩栩如生,那是一代名画师李公麟所作。早年,金山寺的住持是东坡最好的佛门朋友了元法师(他更广为人知的称号是佛印),妙高台便是他亲筑。如今佛印已圆寂3年,物是人非,心绪茫然,苏轼信手题写下几句后世广为流传的戏言:...
循着苏轼足迹 体验“苏式”生活
????夜宿镇江金山寺,他写下《游金山寺》,直言“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苏轼的一生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担任过徐州、扬州的地方官,游历过南京、无锡、苏州、镇江等地,足迹遍布江苏,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名篇,最后在常州辞世。如今,苏轼在江苏的“雪泥鸿爪”已越来越被众人熟知,人们循着...
苏轼和王安石的这些禅诗里,藏着他们的人生大智慧
禅宗偈颂对王安石的诗影响也较为明显,除了《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外,他还有不少偈颂体诗歌,如《题半山寺壁二首》:“我行天即雨,我止雨还住。雨岂为我行,邂逅与相遇。”(其一)“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