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推】亲近黄河 感知中国
关中地区自秦国修建郑国渠以来,引渭河最大支流泾河灌溉,造就了关中的陆海之田,正如汉代民谣里所歌:“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以百年时间看黄河,《黄河中国》彰显黄河古文明之上崛起的现代文明。在书中我特意写了三座百年黄河铁桥,它们分别是兰州黄河铁桥、郑州平汉铁路黄河桥和济南泺口黄河铁路...
...寿县图书馆馆藏《芍陂纪事》记录了芍陂与800年楚天风云的故事
当年孙叔敖组织老百姓开挖芍陂,并将东面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引到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这样,天旱时有水灌田,洪涝时有塘蓄水,农业的收成就稳定了。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了芍陂的灌溉水源,...
想拖垮秦国却反成就强秦大业?郑国新手间谍的故事
北宋赵佺在郑国渠口以上3794米处修建了一条新渠,它由土渠、石渠两段组成,长3978尺的土渠与郑白渠相接,长3141尺的石渠又与土渠相接,渠口、石渠遗迹以及石渠左侧壁所刻水则(量水尺)、闸板槽等至今仍清晰可见,这就是丰利渠。各文献对它灌溉面积的记载各不相同,研究者根据丰利渠石渠断面、引水流量推算,《长安志...
临黄河知中国——《黄河中国:踏遍大禹走过的土地》创作谈
人常说,“天下黄河,唯富河套”,黄河北上,引黄灌溉不仅养育了银川平原、河套平原,而且扩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自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郑国渠以来,两千多年来引渭河最大支流泾河灌溉,造就了关中的陆海之田,正如汉代民谣里所歌:“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以百年时间看黄河,《...
郑国渠,治水佳话今更佳
时光流逝,朝代更迭,古老的沟渠时兴时废。1928年至1930年,持续三年大旱,关中地区饥民盈途、饿殍遍野。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临危受命,在原郑国渠、白渠基础上,紧急修建泾惠渠以解民困。然而,囿于当时国力,泾惠渠只能因陋就简,灌溉效益并不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引泾灌溉才得到高度重视。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三...
作家写40万字作品揭秘郑国渠:它由“间谍”修建?
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其实,郑国渠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新近出版的《天下第一渠》中,作家白描通过研读史料、实地走访调查,用40万字讲述了这项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他提到,郑国渠一个叫做郑国的水工主持修建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这名水工当年的真实身份,却是个“间谍”。作家...
“故事里的中国”丛书首卷发布:在故事中感知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潘维廉怀着对中国的向往,带着妻儿来到厦门。为了让远在美国的亲友了解真正的中国,他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在此过程中,潘维廉也成了中国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不见外的老潘”。“当我1991年到陕西时,只知道兵马俑,不知道郑国渠修建背后的故事……”“不见外的...
...探访红旗渠源头 偶遇守渠人 听他讲述河南人当年修渠的悲壮故事
山西太原33岁的李鹏飞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喜欢探访名胜古迹,关掉公司做自媒体,为拍摄红旗渠源头,他专程自驾从太原赶往长治市平顺县一个名为崔家庄村的小村庄,还偶遇了一位在此守渠几十年的当地老人,向他还原了当年河南数百民工修建红旗渠时的诸多悲壮故事,40多名修渠民工,高喊口号,自发跳进冰冷的激流,臂挽...
三千年华夏文明史,与治水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终,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议。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十几年,灌溉土地达到了四万余顷,每亩的产量显著提升。土地富裕,民心安稳,心情大好的秦王,便将此渠命名为郑国渠。尝到甜头的嬴政,又于公元前219年,命人在兴安县境内,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用来运输军队和粮草。五年后,运河建成,它就是灵渠。灵渠的开通,为秦朝统一岭...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历史文化——讲述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的故事
此时的郑国,心里只有水利,早已没有了国界和权谋。秦王被郑国感动,撤回了《逐客令》,并让郑国继续主持修建河渠。10余年后,一条150多公里长,灌溉田地4万余顷,流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地的关中大动脉横跨渭北高原,使关中荒卤薄田一跃成为膏田沃野,大秦富甲天下成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