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简介:穿越千年诗韵,探寻诗圣足迹的文化圣地
草堂内的工部祠是祭祀杜甫的地方,祠内供奉着杜甫的塑像,塑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看到了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祠内还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让人在了解杜甫生平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他的诗歌魅力。诗碑廊是草堂内另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这里陈列着大量刻有杜甫诗歌的石碑。这些石碑不仅书法精...
杜甫的一生,以及主要作品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755年,天宝十五年,杜甫杜甫44岁。这时候,杜甫做了一个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
三首诗,读懂杜甫的一生(100位历史文化名人系列第4章)
公元759年,杜甫接到家人后,就到华州上任了,当时华州大旱,百姓民不聊生,最主要的是官场黑暗,适逢战乱,当官的都无所作为。为此,杜甫一怒之下在一年后罢官闲居,宁可举世皆浊我独清,做一个普通百姓。不过,没有了俸禄的杜甫日子更加艰难,妻子和孩子几乎没吃过一口饱饭。05.公元761年,已经50岁的杜甫几经辗转...
杜甫的一生,历经战乱饥荒,备尝人间辛酸
杜甫的一生,历经战乱饥荒,备尝人间辛酸。而所有这些经历都熔铸成一颗诗心,发为不朽的篇章,赢得后世的景仰。不管杜甫死于何种原因,虽然他已经死去,但一千三百年过去了,杜甫的名字和他的诗歌一样,依然活着。(全文完)
诗圣杜甫的西行漫记,是由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史诗聚合起来的,其中一...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路向西的“旅程”上,他以史为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写成诗篇,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也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因为被后世誉为“诗...
书荐丨《大唐诗人行:王维、李白、杜甫们的诗意江湖》——一部有史...
告密总动员………150祥瑞与鲜血,总相伴而行………157郭大侠与《宝剑篇》………16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72第四章淡出个盛唐来………187襄阳与洛阳………188孟浩然的爱情时光………19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01龙池跃龙龙已飞……...
杜甫的历史图景:更好地理解杜甫,更好地理解唐代
所以严格来讲,我们对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是有相对比较清晰的了解的。但是杜甫他作为唐代的一个人物来说的话,杜甫本人真正留下来的传记材料的数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我们能够依赖的、关于杜甫本人的传记,就是新旧唐书的《杜甫传》。如果用比较专业的讨论来讲,《旧唐书》的传记主要来自于唐代实录里面的材料。这涉及到一...
杜甫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先写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后写自己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直抒胸臆,奔涌直泻,明白如话,水到渠成,对仗工整,佳句叠出,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安史之乱中,杜甫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
四十以后读杜诗(图)
宋末有一位大诗人汪元量,当时人将其比作杜甫,晚来有诗云:“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也就是说少年人读杜诗体会不到它的妙处,只有饱经世故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再来读杜甫,才会有深刻感触,甚至会与杜甫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