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大事记”体例,源自扬州的这部志书!
纂次颇有端绪,在明代地志中差为完善。惟以古今关涉扬州事迹,仿《纲目》编年记载,别为历代一志,则体例殊嫌创造。”在古汉语中,“创”读作第四声时,有“始也、初也、造也、始造之也”等义,如《论语·宪问》“裨谌草创之”,朱熹集注;《汉书·叙传下》“礼义是创”,颜师古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班固字孟坚,东汉...
历史的尘埃——聊聊班固|汉书|史记|刘彻|班昭|史书|东汉|诗人|...
汉代之前的情况,不在班固的书写范围之内,而汉代以来的世家,和列传却很难说有本质不同。举例说,萧何、张良、韩信是刘邦钦定的前汉三杰。按照《史记》的体例,前面两位是大功臣,所以是世家,韩信因为被安上了造反的罪名,就只能进列传。但假想一下,如果灭掉项羽后不久,韩信就病死了,那么就没有后来的事,以他功劳之大...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 评赵生群先生《〈史记〉导论》
作者认为“要考究、评判《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的义例,惟一的依据只能是《史记》本身所提供的的内容。如果撇开《史记》,先在头脑里形成某个定义或观念,并据此来评论《史记》体例,只能是本末倒置,削足适履”,其实,这一研究思路既体现在“本纪”“世家”“列传”义例研究,也是贯穿全书的。无论是抉发...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
单选题《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A:取消“列传”B:保留“书”C:不设“世家”D:保留“表”答案:C解析:《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不同之处在于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司马迁为何把陈涉归入世家?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
因此,司马迁对陈涉这种能够为百姓着想,在强权之下揭竿而起不愿为人鱼肉的勇气非常的敬佩,因此破例将陈涉收录到了“世家”之中(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还引用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对陈涉的评价,司马迁对陈涉的感情可见一斑。其实从这些方面也能看出,司马迁的历史除了尊重史实之外,还尊重自己内心的情感。司马迁用自己的价值观为人们去...
唐代白居易编撰《白氏六帖》中的医药学知识
从白居易的记载可知,此书原名《事类集要》,共30卷,亦称《经史类要》《经史事类》或《白氏经史事类》,在社会上流传时才称之为《白氏六帖》。可知,《白氏六帖》之名为当时人所加,并非白居易本人命名。所谓六帖者,据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记载,唐代“凡举司课试之法,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
八闽文脉·人物 | 郑樵:凭一己之力编出五百万字《通志》
《通志》以“会通”为主旨,以批判为武器,以实学为取向,以类例为方法,创新体例,而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特色。郑樵在《通志》中提倡治史要坚持“会通”,即“天下之理,不可以不会;古今之道,不可以不通。会通之义,大矣哉”。“会”指会聚文献,广收资料,详尽占有史料。“通”则是对史料进行处理,正确...
史林|他创立的著史体系被誉为“信史家之极则”
司马迁著史首创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共同构成,做到五体各司其用,而又互相配合补充。作这样评论固然正确,但似尚未将这位“中国史学之父”的著史神韵表达出来。司马迁的卓越之处,是在观察角度和再现手法上采用了多维历史视野,实现了多角度、立体式著史的目标,这才为后人树立了“著史之...
《史记》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认真地读一读,读懂了它,也就读懂了人生
他讲《史记》有三大特点:第一,既讲本纪、世家、列传,也讲表和书;第二,不只讲故事,也追溯历史故事背后的文本;第三,讲述《史记》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的解读。也就是说,通过陈正宏的讲述,你读到的,不只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有两千年来中外读书人共同解读的《史记》。在他的新书《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