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东西:从多元到一统的重要过渡阶段 | 栾丰实 王芬
随后几年,在黄河下游为主的中国东部地区,如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及东部沿海和豫东、皖北甚至东南的浙江杭州湾等地区,陆续发现一些以黑陶和灰陶为主要特征的遗存,均被归入龙山文化之内。从宏观的空间分布上说,新发现的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而此前发现的仰韶文化则多见于龙山文化分布区以西的黄河中上游地区。
霍巍:从三星堆考古看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
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双手顶尊置于头顶的青铜像,由此表明古蜀先民显然认为尊这种器型在三星堆青铜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受到特别的尊崇,这和中原青铜文化使用青铜容器作为礼器有着同样的意义。以往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罍当中,还常常会装入小件的玉器、海贝等器物。新出土的一件青铜祭坛的底座上,出现...
韩建业: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第一,早期中国、西亚和古埃及都开始了更为明显的文化整合过程,早期中国文化圈和早期两河文化圈、古埃及文化圈形成。约距今7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后,黄河中游地区形成范围广大的仰韶文化,约距今6000年仰韶文化东庄—庙底沟类型在中原核心地区迅猛崛起并对外强力影响,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文化交融联系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三...
史前中国是何时进入传说中“天下万国”时代的?
因之,李伯谦最先将这一阶段的黄河中游地区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心聚落称为“河洛古国”。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地区经历了8000年前农业的初步发展,人口繁衍,出现了定居聚落,精神文化方面取得显著进步;6000年前,社会出现明显分化,出现上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和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制作考究的...
国家文物局召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会
中原及北方地区显示出明显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偏干,畜牧业有一定的比重。新石器时代晚期,甘青地区在全新世气候波动性冷干化的背景下,牧业比重逐渐增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重要水田遗迹表明,稻作农业发展是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复杂社会进程...
夏商周之前的中国什么样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古国时代三阶段
03古国时代的第二阶段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发展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04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发展停滞,中原和北方地区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探源工程还有许多历史之谜需要破解,将继续深化研究,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大问题。
初一新版《中国历史》里“含浙量”很高 浙江考古学家的这张示意图...
文中写道:“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第一单元第一章的序言中,教材这样写:“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浙江考古学家“定制”插图!初一新版《中国历史》里“含浙量”很高
本册主编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叶小兵在总结教材变化时举例,“‘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的内容调整幅度较大,简化了远古传说,重点介绍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以实证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以上这些调整,主要是依据考古发现的成果,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
韩建业:文化上和政治上早期中国的起源与形成
以此衡量,距今5100年左右,至少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区域王权和地缘关系,达到了早期国家标准,其他区域社会也迈进了或者即将迈进国家社会的门槛,而社会剧烈分化的过程至少要追溯到距今大约5300年前。距今大约5300年以后,黄河中游地区至少出现了3个区域中心。一是晋、陕、豫交界地带,主要体现在灵宝西坡遗址有...
最初的“中国”在哪里?
他举例说,很多不属于陶寺文明的其他区域文明的代表性器物都在陶寺有所发现,有一种明显的汇聚其他先进区域文明因素的情景,比如出现海岱文化特征的玉钺、随葬的猪下颌骨等,还有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的玉饰,还有来自西亚经黄河上游地区传入的冶铜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