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榔头45年 浙江民间大师开凿铜刻艺术世界
中新网嘉兴11月19日电(黄彦君张会)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一间民房内,67岁的孙梦臣在昏黄灯光下,用心琢磨一幅书法刻铜作品。榔头敲打在锋利的钢凿上,“叮叮当当”清脆如风铃,沉闷的空间一下子灵动起来。孙梦臣本名孙建明,梦臣是他的字,意为以民国刻铜名家张寿臣为榜样,传承、发扬中国刻铜艺术。他身量不高,皮...
朱炳仁:以铜为媒,见证国家七十五载辉煌丨我和我的祖国
“铜就是我,我就是铜。”作为“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朱炳仁的艺术生涯与铜紧密相连。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将自由流动的铜汁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并济、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赞:...
名家丨名家说名作·亓昊楠丨故宫修复师:这是清代广钟的巅峰之作
仔细看,在铜胎鎏金透明珐琅花篮座钟的机械装置上,还刻有“Canton”和“LeongKan”的英文字母。亓昊楠介绍,它们均为粤语译音,其中“Canton”指如今广东省广州市的某个老城区,应是座钟生产的地点;而“LeongKan”应该是钟表生产制作的店铺名称或者制造者的姓名。“广钟制作最开始是仿制,等到工艺日臻成熟并且能够独...
现场|走近一位立体饱满的姚茫父,在诗画印与碑刻间
姚华(1876-1930),号茫父,是晚清与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和戏曲理论家,于颖拓、刻铜、笺纸等艺术形式皆有特别贡献。澎湃新闻获悉,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策划的“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4月23日起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展厅呈现,展览旨在通过200...
“秦汉文明”初见之美,“林吴大展”今日落幕
展览旨在通过200余件珍贵的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一周观展|伦敦再看米开朗基罗,苏博聚焦亚述之王
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代广东产铜胎画珐琅,以“交往、交融、交流”作为展览主题,突出强调广珐琅融汇中西的特殊属性,展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东方既白——赖少其与长三角美术事业作品文献展地点:中华艺术宫...
一周观展|伦敦再看米开朗基罗,苏博聚焦亚述之王_腾讯新闻
展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以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代广东产铜胎画珐琅,以“交往、交融、交流”作为展览主题,突出强调广珐琅融汇中西的特殊属性,展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东方既白——赖少其与长三角美术事业作品文献展地点:中华艺术宫...
一周观展|上海聚焦西方经典,南昌新展“众山皆响”
其中不乏代表性的珍品、孤品文物,比如存世体量最大的大理国鎏金铜大日遍照佛像,唯一考古出土的带有“大都”铭文的标准元大都造像“大都佛儿张造青田石佛像”等均为孤品。陈列中还首次展出一批上世纪40年代末从日本追索回国的云冈石窟造像残件。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
雅昌专稿 | 名人剑客的盛会——“名刀汇”2023秋季冷兵器艺术品...
拍品是清代样式的剑形刀。形制较为罕见,刀身平直,刀装似剑装。刀身挖有两道凹槽,其中一段为分段样式,每侧以相同的四个卦相——坤、离、震、巽相间隔。刀身根部刻有铭文:“横刀出仰天笑不杀生肝胆照光绪二十九年长安涵三”。根据铭文可知,此刀为道教名家李宗阳所有。
茫父不朽 | 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金石|篆刻|款识|陈师曾|科学家|...
民国初年,北京书画家纷纷参与铜刻文房的书画创作,个中尤以姚华最为突出,正是在他与陈衡恪的参与、指导和推动下,铜师技艺迅速提升,能够以刀就铜,表现笔墨晕染的纸绢意趣,连山水皴法也能曲尽其妙,从而开创出书画名家与社会名流广泛参与铜刻文房全盛时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姚华并不操刀刻铜,但是他亲自在铜制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