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领导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合作团队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并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这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监测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
科学家首次完成对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能谱构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阳高能粒子在火星空间的能谱。对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近代物理所与510所参研科学家首次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而“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能够探测2-100电子伏特的质子通量,极大地扩充了火星空间高能质子的能量监测范围,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中外高能粒子及辐射探测数据,结合火星大气粒子传输模拟,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太...
首次发布火星全球图,中国航天展示“星辰大海”计划
在24日上午举行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右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
中国深空探测在规划这些大事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近日向媒体透露,天问二号探测器已经基本完成初样研制,将于今年年中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16HO3小行星距离地球超4000万公里,个头很小,是国际公认具有特殊性的天体。张荣桥表示,与火星不同,小行星上没有重力,这意味着航天器无法环绕小行星飞行,只能在茫茫宇宙中追上它,与其一起飞...
科学家首次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2022年2月15日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同时被中国的天问一号轨道器(Tianwen-1)、欧洲空间局的TGO、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MAVEN以及火星表面的“好奇号”火星车(MSL)探测到(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本报讯(记者叶满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基尔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构建了火星空间完整的太阳高能...
从“太阳系考古”到“探寻地外生命” 中国深空探测走向更深更远
星际探测新跨越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杨小宇表示,在行星探测方面,未来中国将发射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其中天问二号将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返回,对小行星演化和太阳系早期...
就在今晚 火星将与月亮“同框”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发射、环绕到着陆、巡视,天问一号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截至2022年,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北部低地的乌托邦平原区域行驶1年多的时间,累计行驶近2000米,获得大量宝贵的科学探测数据。
小行星探测有什么意义?未来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是如何规划的?
未来,将围绕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还将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其中,天问二号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计划2025年实施,主要目标是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伴飞、取样返回等探测。
在火星也能与地球实时沟通!马斯克向美国宇航局提议建设“火星链...
近日,在火星探索计划分析小组会议上,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向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一项名为“火星链”(Marslink)的宏伟计划。该方案将火星纳入高速Wi-Fi网络覆盖范围,专为火星探测任务设计。“火星链”作为“星链”卫星互联网系统的升级版,通过部署多颗卫星围绕火星轨道运行,形成一张覆盖整个火星的高速通信网络。这些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