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入”与“出”
南宋人陈善,于《扪虱新话》一书中,谈读书,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通透,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此话,大好。懂得读书之“入”与“出”,实在是读书人之必须也。那么...
10位名家谈读书 —— 致世界读书日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冰心我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胡适谈读书: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第二要讲什么叫“博”。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古人说:“开卷有益”,我也主张这个意思,所以说读书第一要精,第二要博。我们主张“博”有两个意思: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第二,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第一,为...
“言意共生”,建构儿童高品质语文生活!这场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
在“言”与“意”的双向往来通途上,追求言语能力的生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垒厚“精神的底子”。为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展示近年来全国小学语文“言意共生”教学实验联盟团队取得的成果,做好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相关获奖成果推广和江苏省示范性育人研创项目“言意共生:建构儿童高品质语文生活”深入研究...
新知书架·回顾
《古人谈读书》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的优良传统,热爱读书、崇尚读书之风绵延数千年。古代先贤有关读书的许多至理名言,影响一代代读书人,引领一代代读书风尚,至今仍影响深远。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所著《古人谈读书》选取70位古代先贤关于读书治学、作品赏析的观点和论述110则,详细阐述了古人读书治...
初中语文论证方法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古籍|孟子|牛顿|论点|...
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7、和青年学子谈读书①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起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
古人谈读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蕴含着怎样的学问?
△《古人谈读书》吴尚之著》》》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曾子在《大学》中深刻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即新),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曾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古人谈读书 | 如何理解“言必有三表”?
王充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思考,其中也包括对所读之书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准确的思考。对待古人之书,要加以辨别,多做思考,不能盲从。》柳宗元:读书“三勿”柳宗元在《柳宗元集·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谈道:“求孔子之道,不于异书。秀才志于道,慎勿怪、勿...
名家谈读书,来听“人民教育家”、大学教授与书为伴的故事
读书时的抑扬顿挫、悲欣交集会让人们拥有更丰富的想象、更丰满的思考与更丰盛的体验。真正的知识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身心体验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过程意味着将...
谈读书︱周之江:“以读攻独”,是个挺妙的谐音梗
只要打开电脑,只要开始写作,写着写着脑子就润滑起来了,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从来不觉得有所谓“高效”的阅读,有些书的确不需要整本逐字逐句读,大略翻翻即可,但好书却不厌百回读。我自己读书的一个诀窍,是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道理千古不易。记者: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阅读时专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