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读书,对古代文人是寻常事,对我们已遥不可及丨周末读诗
三四句写月光。月光令人怀想,“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松际微露的月光,犹为昌龄而徘徊。这两句前人多所称赏,清代诗人王士祯视为入禅,评曰:“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带经堂诗话》)五六句写院落。“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以想见,常建此时大约就坐在茅亭下,...
白露:古代诗歌的高频词,到了这个季节思念疯长
月光与白露下的思妇诗、宫怨诗《秋夜》南北朝·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谢宣城集,清同治九年永康胡氏退补斋刻本(武汉图书馆供图)“古代男性出去求学、做官、经商,春天的时候离开家,通常冬...
部编版必修教材古代诗歌知识整合梳理与考教衔接下的诗歌鉴赏专训
1比喻: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2拟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3双关:“落...
漫漫长夜下饮酒畅聊,古代文人也爱秉烛夜游
第二联写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空中,森然的众峰轮廓朦胧可见。夜晚看山,有一种异样的感受,一切都是陌生化的,既觉得有某种亲切之感,又觉得非常遥远,恍如梦境,这都是月光的朦胧和温柔造就的。第三联写寺院,佛寺和山间的气氛恰好相通。一盏长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出它四周的宁静,唯有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在夜色中,清音袅袅,...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C)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半夜时分,英子醒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窗外的月光有些朦胧,屋里的倒是特别清晰。③她侧躺着,手托着腮帮,像是在欣赏月光,其实她眼里什么也没有,头脑里空而净,就像被月光洗过一样。她下床走到窗前看天空,很远的地方,银河若隐若现。小时候,有天晚上她和妈妈一起从外婆家回来,天上也有银河,很长很宽很亮,她趴在妈妈背上看了很...
品读南京 | 古韵今风,共赏明月
清《十二月令图》·仲秋。图片出自侯印国所著《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斗香拜月之后,老南京还会走出家门,到月光下走一走,过去称为“走月”,也叫“踏月”,文人雅士也称为“赏月”“玩月”。“早在中秋节没有正式形成之前,南京就有秋日玩月、赏月的佳话。”著名民俗专家陶思炎介绍,东晋时“牛渚玩...
写洞庭湖最有名的一首词,出自南宋词人张孝祥之手,千百年来好评如潮
“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光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前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浙江省北斗星联盟2024届适应性联考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说的是闺人与游子相隔不得相见,希望月光能传达自己的相思之情。(3)小刚在整理古诗词时发现,古人总是会因奔流不绝的江河生发感慨,例如“,”两句便是如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苏轼夜游承天寺,写下一篇传颂千年的美文,其中十八字治愈世人近千年
文中最美的,便是描写月色的语句,也就是只有十八字的这段美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感觉自己恍如身在梦境,觉得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是无色透明的东西,虽然是实实在在的事物,看上去却仿佛什么都没有,月光不也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