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代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清朝后期为了巩固边疆,就在现在的内蒙古地区开始放垦,原来在一些陕西等地区的移民在内蒙古曾一度不能合法的落户,基本上是流动的,不是做买卖就是打零工,他们不能拥有土地,不能合法的在那里居留。放垦后就开放了,开放对巩固边疆是很好的,但的确也带来了新的矛盾,特别是对贫苦的牧民。因为汉人来了占了他们的土地,他们...
一文讲清楚明朝的河套问题
一卫是5600人,五卫就是28000人,要想在边疆维持这样一支大军对于后勤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后废弃了其中三卫,仅剩左右二卫。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九月,朱棣下令移东胜左卫于河北永平府,移东胜右卫于河北遵化县,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这两卫为晋王一系所用。东胜卫的内迁是明朝边防的大事件,明朝也...
明史杂谈——浅谈明朝九边军镇体制
然而,明朝的西南边疆,地形错综复杂,民族众多,使得“征南”之策难以根治问题之根本。自洪武十五年,明朝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着手建立九边军镇制度。这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改革,旨在为这片多元且辽阔的边疆之地筑起坚实的防线,进一步巩固王朝的统治地位。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明政府深深的担忧与坚韧的决心。明朝...
长城之外,明朝靠什么守卫北部边疆?
有明一代,其北部边防问题始终没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万历皇帝统治时期,明朝虽然有缅甸、播州、朝鲜倭乱等战役,明军无一例外地取得了胜利,但是明朝北境防线的一系列冲突,似乎归于沉寂了,直至辽东防线的崩溃。TheGreatWall辽东防线的崩溃明代辽东防线的崩溃,始于万历末期。而分析其崩溃的原因,可概括为明廷内部...
明代西海蒙古的兴盛及衰落(下)
为明朝西北边疆的三大威胁。松山蒙古以宾兔兄弟的部众为主,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鄂尔多斯部众。1宾兔是松部首领,他死后,其妻宾兔娘子继任松部首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导宾兔的子侄们在松山活动。23.5.2松山鄂尔多斯部的活动松山鄂尔多斯部因处在蒙古本部与西海之间中转站的位置上,使其在蒙古本部与西海...
吕文利:论清代边疆治理
根据清朝的边疆治理实践,笔者认为,清代边疆治理的“修齐思想”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因俗而治”,要顺利解决治理边疆的问题;第二阶段是“修教齐政”,要解决一体化的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当然,历史实践往往有着难以概括的复杂性,在有些边疆地区这两个阶段区分比较明显,有些边疆地区两个阶段的区分并不明显。
明朝前期的疆土看似大但实控能力低,清朝更加着重于疆土的实控
清朝比起明朝对疆域的管理,最大的进步是更加着重于疆土的实控,而非如明朝那样满足于朝贡。因此,清朝打下来的13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基本都能算是实控领土。后期,随着边疆地区的危机加深,清朝又及时在边疆地区设省,大为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掌控力度。
顾成:朱元璋爱将,70岁投降朱棣,85岁镇守边关,稳固明朝一个省
帮助朱棣镇守老巢北平。每当想起顾成被杀的全家,都让人潸然泪下,在无数个漆黑的夜里,老英雄一定在心里思念着惨死的亲人,责怪自己带来的灾祸。家事不幸,为国尽忠,顾成率军在贵州镇守多年,稳固明朝边疆,帮助贵州纳入大明王朝的统治下,这是镇远侯顾成的贡献,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他的事迹。
从细节深处透视大明边防——读《长城之外》
明朝虽然以儒家文化立国,但在文化上延续和发展了多元性特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多元文化力量,是明朝边疆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窦德士还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万历时“蔡汝贤所推演的,是事态发展的一种颇具威胁的可能性。对明朝来说,俺答汗崇奉格鲁派藏传佛教也并非纯粹好事。在明朝君臣的推测中,俺答汗借以建立一个...
马维仁:明代“长城”与“边墙”称谓考辨
原文刊载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4期明长城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学界已从政治、经济、军事、建筑、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但是,对明代长城的称谓问题,学界始终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有称“长城”者,亦有称“边墙”者。对此关键问题,学界尚缺乏进一步的争论和回应,以至于对有明一代使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