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读懂这些书,才是成年人的精神顶配|国学|杨鹏|刘邦|孔子|王莽...
比如,《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很多注本把这句话翻译成:圣人治理天下,要让老百姓变成无知无识、没有志向但身体强壮的人。老子真的提倡愚民政策吗?杨鹏老师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分析,为你揭晓真实答案。选用版本考究,敢于质疑权威。如在《道德经》第一章“故恒无欲...
任见:“巫、巴、庸”文化与“羲、炎、黄”文化并立
庸人实实在在地发扬光大了巫文化,在辉煌文明的推动下,庸国曾经盛极一时。庸人确实是智慧的,“上庸”一名就很神奇。是“上为庸”,是“庸之上”,还是“以庸为尊”?汉族儒家那么自命不凡,也只敢说“中庸”。中庸者,中而平也,守中持平,被赞美为懂得人世真谛的人。中庸,是懂得人世真谛的人才能达到的生...
6个开场白,6个结束语 |写在2023岁末|庄子|孟子|孔子|老子|应帝王...
修道,可以说是将“道”修之于身、家、国、天下,一步一步地客观化、普遍化,此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所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圣人立教,便是要为众人设立阶梯,便一切人能逐渐上达。《中庸》结束语来自《...
四书之首《大学》(注音+译文完整版)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
段俊平国学管理经典著作《从卓越到中庸》连载8:第一章(六)
第五节、中国企业呼唤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修身处世理念。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中国企业家要贯彻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一定要遵循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和管理。
四书五经《中庸》详解第一章纲领02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现存的《中庸》,已经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写于秦统一全国不久。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周晓明老师曾担任中国骈文网站长兼总编十年
《中庸》两称“仲尼”考释
是否可依据“子言之”和“仲尼曰”的相似性,而认为《中庸》的原本乃以第二章为开篇呢?当然不能。事实上,“仲尼曰”的字眼,恰可证明此章非《中庸》原本的首章,否则开头就不会是“仲尼曰”,而应为子思惯用的“子言之”。由此可以推断,原始的《中庸》文本就是以第一章为开篇,下接“仲尼曰”为第二章,今本...
“中庸之道”真的过时了吗?中庸之道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误解了
有一句话,大家也产生了很多误解,《中庸》第一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很多人理解中庸之道,就是一种高情商的生存之道,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不行于色,这就是中庸之道吗?其实恰恰理解反了,你需要刻意隐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就说明了,你并没有达到“中和”的状态,那具体...
向辉| 为什么要读?要怎么读?于述胜《中庸通解》读引
首先,《中庸通解》一书按照朱子《中庸章句》的分段,对《中庸》33章进行逐章逐节、逐字逐句的全方位解读。其次,作者对每一章每一节的主旨都进行了有效地阐发。比如,第一章为总纲,阐明了中庸“诚身以致中和”的思想主旨;第二章所论是“君子乃用中(即以中和为用)之人”;第三章,既盛赞中庸至德至道,又表达...
论道“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努力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圣的理想人物。《中庸》第一章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明确体现了中庸之道的这一主题思想。3.有益于建立组织中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