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二十六品:原文与大白话解读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
千万级网络名人到建阳 展现千年建本 墨韵书香!
唐咸通年间的《金刚经》卷首图,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印刷品,也是一幅精美的木刻版画。唐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卷首图唐末五代,世家大族为避战乱衣冠南渡入闽,建安余氏在此期间定居建阳。据《余氏总谱志》记载:入闽始祖余青,又名鐩。“唐天宝间(742-756)出宰建阳,以官为家。当是时,藩镇拒...
佛学:金刚经第七品,佛陀为什么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大彻大悟法?
这个“无得”是佛陀说明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无上正等正觉可以获得,“无说”的意思是,佛陀告诉须菩提我并没有说什么法,所有的佛法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存在,都是方便说而已。正如因材施教一样,佛教众多经典中,都有它不同的说辞,意在众生自我领会而大彻大悟。《金刚经》第七品——经文通俗解意佛陀讲完第六...
金刚经第二十三品:修持善法,是大彻大悟的首要条件
通俗来讲,就是奉行修持《金刚经》必须具备深厚的佛学功底,如果你是刚入门的修行人,哪怕是你真的解悟了经文的义理,你也很难实践做到(当然,有大福德的人除外)。《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从标题的字意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品主要是讲修持善法的。这个净心指的是清净心,我们凡夫的心安静下来了,能有菩萨...
金刚经——“菩萨”和“菩萨摩诃萨”的区别,十类众生又是哪些
01《红尘说禅》系列第80篇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金刚经,这一章开讲第三品“大乘正宗分”。老规矩咱们先来破题,什么是大乘呢?这个之前红尘已经说过多次了,这里再简单总结一下——所谓大乘就是慈悲,就是利他,就是度人,就是把你的车船修的再大一些,不光您自己,让别人也能坐进去。
中华书局2020年第一季度新书单
《佛教文学十讲》(孙昌武文集)孙昌武著简体横排32开精装978710114281558.00元本书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佛教文学课程所用讲义修订而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全书共十讲,分别介绍汉译佛传、本生经、譬喻经、大乘经、中国僧诗创作、禅文学、佛教俗曲辞与通俗诗、变文的文学成就,探讨佛教对古代诗歌、小说和戏曲...
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五合一”
除了《我的千岁寒》,新书中还有充满“科学味”的北京话版《金刚经》第二版与《唯物论史纲》。北京话版《金刚经》用北京话通俗地“科学”地重写了《金刚经》。王朔表示,《金刚经》成书于两千年前,那时物理和化学没有现在发达,更多的得靠观心,既然物理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就得拿起物理这个利器,这是把锃亮的刀子...
金刚经第十七品:发心行菩萨道的修行人,首先要做到破除身见
《金刚经》第十六品中,佛陀解释了,为什么精进修学佛法,专心的研究这《金刚经》的修行人,他的现实生活反倒越来越不顺,反而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每天生活过得如鱼得水。佛陀告诉须菩提,那是因为三世因果的缘故,这个修行人因前世或者说累世以来造作了许多的恶业,现在他修习这《金刚经》就是在消除他前世的恶业,待这个恶...
荣宝会艺术学堂 | 叶明带你走进“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华文物典藏”
叶明以世界的眼光带我们观看中国,带我们跳出中国人看中国史的传统视角,实现眼界之互补、交融。课程结束后,你会激动不已:跟我看过的中国文物、历史解读都不一样,简直大开眼界!五、培训对象1.如果你是文物艺术品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本课程将带你走进大英博物馆前线,深入国外馆藏中国文物的细微问题,以最新的研究...
这些中华书局热销图书,趁4·23领回家吧
《金刚经·心经》(佛教十三经)赖永海主编陈秋平译注《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金刚经》的“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