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过印度?我国返回舱着陆后一身焦黑,为何印度返回舱非常干净
要保障舱内宇航员的安全,返回舱就得做些特殊的改装。我们看到返回舱是黑的,那是舱体表面留下来的“碳化”痕迹。原理是这样的,返回舱表面涂着的灼烧材料涂层,在燃烧脱落之后,就能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这样整个返回舱内部就不会处于高温状态了。可是看到外国的返回舱外表都干干净净的,难道他们返回的时候没遇到...
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为啥发射过程中,没经历惊心动魄的黑障区?
神舟十五号的返回舱里装备了一个重要装置——相控阵雷达。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雷达反射式测量实时探测出飞船在经过“黑障区”期间的位置。这个“相控阵雷达”采用了先进的功率放大器件,提高了雷达探测的威力,优化了雷达跟踪调度与跟踪回路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目标检测、截获与稳定跟踪能力。除了“相控阵雷达”之外,我国...
航天器回收:为神舟飞船造一顶“大伞”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第二天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第二天,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截至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我国已成功完成了18艘神舟飞船的飞行任务...
神舟十八成功着陆,落地瞬间底部冒火光,美国飞船没出现这种情况
神舟载人飞船在伞降过程中要抛掉返回舱底部的隔热大底和防热大底,这样才能让底部的反推发动机露出来。在重返地球时,返回舱底部温度最高,隔热和防热大底能保护底部设备,若没有它们,返回舱可能被烧毁。穿过高温区后若不抛掉,反推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行。因为降落伞只能将速度降到7-8米每秒,无法再降,而反推发动机就...
让航天员安全回家的神州大伞是他们缝出来的
11月4日凌晨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在神舟十八号返回舱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到1200平方米。就此,红白条纹的神舟大伞,带着返回舱缓缓降落。“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作为“生命之伞”,神舟大伞已为神舟系列飞船绽放整整18次,见证了...
一套书让孩子爱上航天、躺赢物理|太空|卫星|航天器|空间站|宇宙...
翻开《欢迎乘坐宇宙飞船》,讲到飞船返回舱的隔热材料时,介绍了隔热材料工作的原理,它依靠自身的燃烧带走热量,这涉及熔化、蒸发和升华等物态变化现象(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紧接着我们就在下一页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的原理,以及一些生活中对应的现象。对比教材,这种结合航天话题讲物理的方式,以引导孩子的兴趣为主,同时也很好地关照到了...
技不如人?为何我国返回舱着陆后一身焦黑,印度返回舱却非常干净
PICA材料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材料的烧蚀过程来吸收和散发热量。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PICA材料会逐层烧蚀,这个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同时烧蚀产生的气体会形成一层保护层,进一步隔绝高温。正是这种技术,使得返回舱能够在极端高温环境下保持内部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惊心动魄!神舟十八号返回在即,其将经历的黑障区到底有多可怕?
针对黑障区要经历的长达5分钟的高温烧蚀,神舟十八号返回舱,早就上了“保险”。返回舱外层是涂有特殊蜂窝状防热材料的,这种防热材料的主要原理是,能在高温烧蚀的过程中,发生熔化和升华,这个过程能够带走大量的热量,即使面对上千度高温,也同样能保证,身处返回舱内的航天员,不会感受到热。依稀可见的蜂窝状...
揭秘降落伞分级打开技术,航天员竟然可以享受如此舒适的返回舱?
降落伞分级打开技术:保证返回舱稳定下降降落伞分级打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不同部分的降落伞分别打开,使得返回舱可以更加稳定地下降。通常,一个大型降落伞会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绳索和开关。当需要开始下降时,先打开最外围的区域的降落伞,以减缓速度和稳定姿态。随后再逐步打开内部的区域,直到整个降落伞...
精彩航天展,先睹为快(图)
展出的神舟五号实验返回舱为航天员座舱。外形像一口大钟,重达3吨,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大的返回舱。返回舱的结构内层用轻质铝合金制成,密封性能良好,外层为轻质放热材料,可承受返回大气层过程中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此次还展出了神舟一号返回舱,两舱并列展示,参观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比较两种返回舱的差异。